【摘 要】
: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发射法(Surface Plasmon Coupled Emission,SPCE)是利用平滑金属薄膜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与其表面近场范围内的激发态偶极子相互耦合之后在棱镜侧产生增强的定向发射光学信号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SPCE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如定向发射性、P偏振性、波长分辨性和背景抑制性等,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检测、生化传感分析、生物组织成像等领域。荧光技术具有灵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发射法(Surface Plasmon Coupled Emission,SPCE)是利用平滑金属薄膜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与其表面近场范围内的激发态偶极子相互耦合之后在棱镜侧产生增强的定向发射光学信号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SPCE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如定向发射性、P偏振性、波长分辨性和背景抑制性等,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检测、生化传感分析、生物组织成像等领域。荧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优点,但荧光谱峰较宽易重叠。拉曼技术具有窄谱带和丰富的分子指纹信息等优势,但由于其信号较弱往往需要较长的采集时间。荧光与拉曼技术联用可发挥各自优势并互补解决存在的不足,近年来在生物检测尤其是高通量检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上,SPCE原理不仅仅适用于荧光领域,同样也适用于拉曼领域,分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荧光(Surface Plasmon Coupled Fluorescence,SPCF)和表面等离子体耦合拉曼(Surface Plasmon Coupled Raman,SPCR)。本论文致力于多功能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发射一体化检测系统的构建及其在传感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共包含五章:第一章绪论。该章首先概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光谱学并阐述了 SPCE的原理及SPCE的基本光学性质。其次,详述了近年来基于SPCE的仪器发展和应用研究。之后,介绍了荧光与拉曼技术的联用。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设想。第二章基于棱镜构型的高效多检测模式荧光光谱和成像系统的构建。为了满足不同检测体系对检测方式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具有共轴的双“凸”结构式的上中下三层电动旋转台以及配套的功能多样化的集成控制软件,成功研制了高效多检测模式的荧光系统。通过荧光光谱及成像考察了 Reverse Kretschmann(RK)-SPCF检测模式下荧光信号的基本性质和仪器的自动化性能;此外,以光谱信号为例考察了 Kretschmann(KR)-SPCF,表面等离子体场增强荧光(SPFS)和自由空间(FS)三种检测模式下的荧光信号。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在棱镜侧收集的信号均为具有高度定向性和P偏振性的SPCF信号,且成像和光谱通道可同时得到较好的SPCF信号,而在样品侧收集的SPFS和FS信号无定向性和偏振性;KR-SPCF的信号强度远远强于其它三种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光谱和成像信号强度的对比均可方便地估算表面等离子体瞬逝场增强效应。该高效多检测模式系统的构建有望为金属增强荧光机理研究以及生物分析原位追踪检测领域提供一个多功能检测平台。第三章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及定向拉曼一体化检测系统的构建。为了获取更加多元化的样品信息并更加充分地利用SPCE的定向发射信号,以正四棱锥棱镜作为耦合元件,设计了主共轴三旋转台和侧臂共轴双旋转台组成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成功构建了 SPCF和SPCR一体化检测系统。以同时掺杂有荧光和拉曼分子的PVA薄膜为对象考察了棱镜侧荧光和拉曼信号的基本性质。通过改变荧光信号和拉曼信号的重叠程度考察了该系统的波长分辨优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棱镜侧采集的荧光信号和拉曼信号均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P偏振特性,发射角度与理论模拟角度一致。当拉曼信号与强荧光信号重叠而被淹没时,利用该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荧光对拉曼的干扰,首次在无需使用光束分离系统或切换激光光源时,在同一系统上采用同一激发波长激发即可实现同时分别获取同一样品的SPCF光谱、SPCR光谱和SPCF成像等多元化信息。第四章基于定向荧光和定向拉曼同步检测的传感分析。该章在SPCF和SPCR一体化检测系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定向荧光和定向拉曼同步检测的传感技术,以人IgG为检测对象对其可行性进行探究。首先合成了荧光-拉曼纳米复合探针并用其标记靶向蛋白分子,构建了定向荧光和定向拉曼同步检测的三明治免疫传感体系,并与常规的自由空间方向的荧光与SERS传感体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定向荧光和定向拉曼同步检测的免疫分析体系可方便地直接采集得到SPCF和SPCR信号,在FS方向由于荧光对拉曼信号的强干扰,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几乎无法得到拉曼信号。将SPCF和SPCR一体化检测系统用于荧光和拉曼联用传感分析领域,可避免检测过程中更换激发光波长或者检测器的繁琐操作,即使在拉曼信号被强荧光信号掩盖的免疫传感体系中,采用同一激发波长就能实现定向荧光和定向拉曼信号的同步检测,大大地简化实验步骤,并显著地提高体系检测灵敏度,在高通量免疫阵列以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实时动态过程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第五章结语与展望。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作为石油化石燃料的代替品,可再生生物质的催化转化被认为是制备液体燃料与化学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木质素是生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碳氧比例较高,能量密度大,在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现阶段,木质素裂解产生的衍生单体中含有大量的氧基团,直接利用性价比不高。加氢脱氧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木质素衍生单体中含氧基团,提升利用高价值。但是,脱除氧的同时难免会带来苯环加氢,于是开发高C-O键选断裂择
二氧化钛作为一种经典的光(电)催化水分解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它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无毒、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二氧化钛光(电)催化反应效率较低一直限制其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如何从分子层面认识反应机制,从而实现高效TiO2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半导体/电解液界面是光(电)催化反应发生的核心区域。探究TiO2/水溶液界面的电子能带结构、界面
表界面精细结构对异相催化剂和纳米材料的电子性质和催化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以高空间分辨率表征表界面结构的化学性质,从而关联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确认异相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辨析纳米材料的电子性质,为理性设计异相催化剂以及制备纳米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常规表征手段难以提供纳米尺度的化学信息。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本论文针对异相催化剂和石墨烯体系,利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针尖增强拉曼光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癌症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存素(Survivin)是至今为止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发现的抗凋亡能力最强且分子量最小的凋亡抑制基因,具有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以及参加血管新生等多重作用,同时该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生长增殖、血管新生、药物耐药及诊断预后关系密切。中医药在胃癌防治中作用广泛,既可宏观针对其
木质纤维素占植物类生物质的90%以上,是最主要的可再生碳资源,有望部分取代化石资源用于生产碳基化学品。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活化木质纤维素及其平台分子中特定化学键制备高值化学品是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的关键,是生物质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的研究聚集原生木质素选择性断键及木质纤维素平台分子选择性还原,旨在发展温和条件下高效、选择性制备官能团化高值化学品的光催化反应新过程和高效催化剂体系。本论文发展了一种
材料的多孔结构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内表面积和客体分子扩散通道来强化吸附和催化性能,也可以衍生特殊结构的纳米材料。构筑方法的创新往往能够获得新颖的多孔材料。相比于其他方法,溶胶凝胶法具有过程温和可控等优势。由于材料结构和材质上的创新在不断推进,该方法的拓展也在进行。其中,合理的工艺技术介入具有一定可行性。高压CO2作为一种特殊的溶剂技术,可对溶胶凝胶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也可对凝胶骨架进行保护和优化。所以
保护基化学即官能团保护化学,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官能团需要被“保护”起来;在需要其参与反应的时候,再脱去保护释放出官能团。保护基化学已经成为现代合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高活性无机纳米材料,这种策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黑磷(BP)纳米片。黑磷是继石墨烯之后最重要的二维(2D)纳米材料之一。由于其可调节的带隙、合适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开/关比、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自然界中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反应,人们在认识催化剂之前就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催化剂,催化已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925年,H.S.Taylor提出化学反应不是在整个催化剂的固体表面进行的,而只在某些活性位点或中心。此后化学家们就致力于表征活性位点的微观结构来理解原子特殊排列是如何加速化学反应。然而,迄今为止明确催化剂活性位本质和构建准确的构效关系仍然是多相催化研究的瓶颈难题。这是由于多相催化剂的
非均相催化体系在反应条件下表现出高度的动态效应,其中催化剂结构的动态变化对催化体系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然而,实验上受限于当前谱图技术和电镜技术的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的发展,很难实现在基元反应过程中表征催化剂结构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传统非均相催化的理论计算通常只是对催化剂进行简单的静态结构优化,寻找最稳定构型,忽略了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本身的动态特性,因此,对动态催化的微观认识较为肤浅。但是,当催化剂小
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难以应对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风险。与之相比,境遇伦理学具有全局性道德思维、强调伦理共同体的价值诉求、突出道德选择的权衡性以及承担自由决断的道德责任等理论特征,能够有效应对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境遇伦理学既注重伦理规范的普遍性原则,又强调原则适用的具体情境,从而实现了伦理规则与技术境遇的融通,为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伦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