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上述两个倡议的合称,为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全新的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加强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倡议的落地实施以三个重要的节点事件为标志:一是2014年10月和12月先后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二是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正式对外发布;三是2017年5月,“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成功召开。伴随着倡议的实施推进,围绕倡议的研究活动纷纷展开。
笔者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多从浅层现象着手分析,集中于竞争性的视角分析倡议意图,侧重于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解读,纯粹从经济学角度开展的分析有限。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却是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所以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更应该从合作的视角出发,以均衡发展作为主线进行深入讨论。
本文的分析思路:围绕着“均衡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经济学分析。本论文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及全球化理论、分工理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学说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等。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均衡发展的动力和实现条件给出基本观点;其次,讨论实现“一带一路”均衡发展的具体路径,及倡议实施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效应分析,分别从短期国际分工效率的提升及长期增长潜力的培育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然后,从现实矛盾入手,重点对“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的非均衡发展风险进行讨论;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的结论,提出防范“一带一路”非均衡发展风险的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及观点:首先,本文所讨论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各方利益实现动态平衡的条件中推进,从而保证倡议的可持续、协调、共同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均衡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这种经济促进效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次体现:短期内促进国际分工效率提升,长期则有助于培育增长潜力。短期国际分工效率提升主要通过对投资和贸易的推动来发挥作用:首先,我国经过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具备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水平,制造业处于相对领先地位;而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工业基础薄弱,资本缺乏,制造业水平落后,与我国的资本积累现状具有一定互补性,所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推动中国对沿线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从而带动沿线国家的资本积累;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贸易合作,因此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农产品、工业产品进出口方面的贸易往来,从而扩大市场和就业,提高分工效率,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长期增长效应则是通过培育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而实现的,分别从四个方面体现: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推进我国内部产业空间转移、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其次,借助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提高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度和认可度,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高国际金融抗风险能力;再次,依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夯实区域国家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搭建经济走廊、开展产贸合作,奠定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础,带动区域互惠式的长期增长;最后,以我国积累的区域优先发展实践经验,为沿线沿路国家培育长期稳定的区域优先发展模式。
再次,“一带一路”存在的非均衡发展风险却是不可忽视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实施的经济发展倡议,且沿线各经济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故而存在着非均衡发展风险。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属性,加之区域内的政治动荡和战争威胁,使得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建设性投资不可避免地面临潜在的经济风险;其次,沿线国家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在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其产品需求集中于低端制造业领域,这种贸易惯性易使我国沦为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基地,对我国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阻碍,一定程度上构成我国产业转型失败的风险因素;再次,沿线国家生态普遍较为脆弱,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生产出口等均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故而沿线国家面临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恶化的风险;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虽然能为沿线国家提供发展机遇,但由于沿线国家在要素禀赋、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差异,这可能进一步引致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后产生更大的差异,由此引起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风险;最后,沿线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家受限于政府能力和发展经验的制约,同时不可避免地深受资本主义分工体系的影响,所以,面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沦为初级产品出口基地而陷入旧的全球化模式怪圈之风险。
最后,本文的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一带一路”倡议均衡发展将在短期内提升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效率;长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非均衡发展将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为防止非均衡发展风险,确保倡议顺利推进实施从而实现均衡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投资活动尊重市场规律,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切忌违背经济原则;加强国内创新和产业转型,不能顾外失内;政策沟通作为敲门砖,预防政策风险;注重民心,预防文化和社会风险;坚持互惠共赢,抑制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之失衡恶果;构建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吸收国际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参与融资共建,分散投资风险。
笔者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多从浅层现象着手分析,集中于竞争性的视角分析倡议意图,侧重于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解读,纯粹从经济学角度开展的分析有限。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却是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所以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更应该从合作的视角出发,以均衡发展作为主线进行深入讨论。
本文的分析思路:围绕着“均衡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经济学分析。本论文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及全球化理论、分工理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学说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等。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均衡发展的动力和实现条件给出基本观点;其次,讨论实现“一带一路”均衡发展的具体路径,及倡议实施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效应分析,分别从短期国际分工效率的提升及长期增长潜力的培育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然后,从现实矛盾入手,重点对“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的非均衡发展风险进行讨论;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的结论,提出防范“一带一路”非均衡发展风险的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及观点:首先,本文所讨论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各方利益实现动态平衡的条件中推进,从而保证倡议的可持续、协调、共同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均衡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这种经济促进效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次体现:短期内促进国际分工效率提升,长期则有助于培育增长潜力。短期国际分工效率提升主要通过对投资和贸易的推动来发挥作用:首先,我国经过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具备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水平,制造业处于相对领先地位;而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工业基础薄弱,资本缺乏,制造业水平落后,与我国的资本积累现状具有一定互补性,所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推动中国对沿线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从而带动沿线国家的资本积累;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贸易合作,因此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农产品、工业产品进出口方面的贸易往来,从而扩大市场和就业,提高分工效率,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长期增长效应则是通过培育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而实现的,分别从四个方面体现: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推进我国内部产业空间转移、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其次,借助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提高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度和认可度,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高国际金融抗风险能力;再次,依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夯实区域国家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搭建经济走廊、开展产贸合作,奠定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础,带动区域互惠式的长期增长;最后,以我国积累的区域优先发展实践经验,为沿线沿路国家培育长期稳定的区域优先发展模式。
再次,“一带一路”存在的非均衡发展风险却是不可忽视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实施的经济发展倡议,且沿线各经济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故而存在着非均衡发展风险。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属性,加之区域内的政治动荡和战争威胁,使得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建设性投资不可避免地面临潜在的经济风险;其次,沿线国家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在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其产品需求集中于低端制造业领域,这种贸易惯性易使我国沦为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基地,对我国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阻碍,一定程度上构成我国产业转型失败的风险因素;再次,沿线国家生态普遍较为脆弱,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生产出口等均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故而沿线国家面临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恶化的风险;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虽然能为沿线国家提供发展机遇,但由于沿线国家在要素禀赋、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差异,这可能进一步引致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后产生更大的差异,由此引起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风险;最后,沿线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家受限于政府能力和发展经验的制约,同时不可避免地深受资本主义分工体系的影响,所以,面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沦为初级产品出口基地而陷入旧的全球化模式怪圈之风险。
最后,本文的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一带一路”倡议均衡发展将在短期内提升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效率;长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非均衡发展将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为防止非均衡发展风险,确保倡议顺利推进实施从而实现均衡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投资活动尊重市场规律,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切忌违背经济原则;加强国内创新和产业转型,不能顾外失内;政策沟通作为敲门砖,预防政策风险;注重民心,预防文化和社会风险;坚持互惠共赢,抑制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之失衡恶果;构建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吸收国际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参与融资共建,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