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而教学关系的好坏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场域的教学关系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的重点。但传统的教学关系研究往往局限于微观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关系的研究,或者视课堂为一个社会的子系统,仅对这个子系统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都将课堂场域看做一个封闭的空间而忽略了课堂所受到的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宏观权力理论和微观权力理论对传统课堂和现代课堂的教学主体及其形成的教学关系、教学秩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权力的来源、使用状况,学生的权力遭遇以及师生互动状况的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传统课堂中的权力关系主要显现了宏观权力理论所强调的权力不对称性,权力的中心性与压制性和暴力倾向,而现代课堂则呈现出微观权力理论所强调的权力的网络化特征,无中心化及规训的隐蔽性。而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现代课堂,课堂场域权力关系都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任何想消解课堂权力的观点和措施都是不是现实。立足于此,从权力理论视野下谋求课堂教学秩序的重建必须找到一个影响课堂场域权力分布的关键点。
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课堂场域的权力分布和作用方式自然受到课堂之外权力因素的影响,而课堂外的权力影响主要时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正是场外权力对教师知识来源,权力使用方式的影响,使不同课堂呈现了不同的权力面貌。明了于此,本研究在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中发现传统认为教师权力过大造成课堂场域权力失衡,学生处于压制与规训地位的观点是不足取的,相反,正是因为教师权力是一种租借来的权力,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外界权力的执行工具才使得教学关系失去了其本真状态。因此,教师权力不是大了,而是小了。这一点在教学观察和教师访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要实现课堂场域权力的共享、本真课堂的构建和合理教学秩序的生成,必须对教师赋权,为课堂内实现人与人的本真交往提供可能空间,但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教师权力的运用也必须有一定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