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中国观众有更多的机会欣赏西方国家的电影。电影片名作为整个片子的点睛之笔,起着“提供信息精华、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电影片名不仅可以凸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思想,体现全片的感情基调,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欲望,从而有助于提高影片的上座率,增加票房收入。然而,中国观众文化层次不同,欣赏水平各异,对西方国家文化了解程度也不尽一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西方原版电影,有一部分人将无法理解影片内容,因此翻译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则显得犹为重要,也备受中国影迷和英语爱好者的关注和期待。本文选择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研究目标,原因有二。其一,随着全球化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级。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传统的“等效”和“等值”策略已无法适应电影片名翻译的灵活性,翻译工作者往往需要通过“创造性叛逆”以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其二,有关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虽然在数量上已达到一定规模,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尽如人意。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论文,一般只是泛泛谈论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或者只是分析文化、思维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影响,而没能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理论末指导片名翻译实践,更不用说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电影片名翻译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为电影片名翻译找到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暂行尝试性模式供译者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参考。本文试图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作为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理论支持。目的论强调译文的功能、接受者、交际情景、交际媒介等因素,对“译文要忠实原文”这一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电影片名翻译的目标受众是目标语文化背景中的广大电影观众,因此电影片名的译者必须了解目标语电影观众的文化背景知识,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影片译名的心理期待。本文强调译者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以目的论为指导,努力实现电影译名的文化、美学以及商业等方面的多重价值。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费米尔的目的论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特点及规律,为他们的片名翻译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一些表面上不“忠实”和“等值”而实际上颇为成功的片名翻译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电影片名翻译有时有必要摆脱原名字面意思的束缚,深入把握整部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美学内涵,经过艺术再创性的翻译转换,借助目标语言将其传达给广大电影观众。本文希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片名翻译实例的分析,帮助人们克服文化冲突给片名翻译所造成的障碍,实现片名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各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生活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观赏电影来消除隔膜,增进了解。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以及前人在此课题上所做的初步研究。随着中国电影文化市场对西方电影引进的日益增多,电影片名的翻译已成为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但目前电影片名翻译还停留在凭借经验与悟性而为之的阶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电影片名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目的和要求。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初步了解到“中国目前电影片名翻译状况比较混乱以及大众对电影片名翻译不太满意”的现实情况,并进而指出电影片名翻译应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第三部分介绍了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电影片名翻译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部分论证了目的论能有效地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并进而提出了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来进一步实现电影片名的增值翻译,在此基础上作者设计了一个暂行尝试性翻译模式供译者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参考;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电影片名进行分类来进行更为系统地论证,这有待作者今后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