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基LED表面维纳结构的偏振出光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纳米功能元件之一。将亚波长光栅结构和GaN基LED发光芯片集成一体,在提高出光效率的同时,使LED具有直接偏振出光功能,对掌握光电子器件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高效偏振出光的LED在集成光子学、光电子器件和新型光显示技术等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对GaN基LED表面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的理论设计和制作方法展开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GaN表面介质膜结构,通过对过渡介质层的优化,实现了对光传导的调控,改善了结构的光学性能。利用FDTD方法研究了GaN基LED表面嵌入式复合光栅结构,分析了光栅材料性质和结构尺寸,包括过渡介质层和复合光栅的材料、过渡介质层薄膜厚度、复合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和深度等等,说明了在GaN基底和光栅层之间引入过渡介质层结构,可以增强蓝绿光波段LED的的偏振出光。2.在GaN基LED的表面设计了两种新型的表面微纳偏光结构:(1)空气隙偏振型金属光栅结构,由于更多的能量被局域在空气隙内,近场耦合增强,使得更多的TM光透过,该结构的偏振透射率达到88%,消光比为37dB,匹配波段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且光栅周期设计达到200nm;(2)纳米颗粒阵列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绿光波段透射率达到84%,消光比为26dB,而且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可以降低凹槽填充的难度。3.介绍了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的制备工艺,研究了光刻剥离工艺和全息-离子束刻蚀工艺。采用紫外激光双光束干涉光刻技术和剥离工艺,初步研究制作了330nm周期的复合光栅结构,扫描探测了所得光刻胶光栅掩膜的形貌,并对光栅结构进行了偏振性能测试。
其他文献
学位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机器人视觉的核心技术,常用于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环境感知和导航,是实现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视
目的:本课题将慢性肾脏病罹患倾向与出生年份运气禀赋结合,探求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先天禀赋,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1月-2019年0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392例。根据其发病年龄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及不同发病年龄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出生干支运气特点,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运气禀赋,并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运气规律。结果:
本文主要研究下面的Schrodinger-Poisson系统:其中参数λ∈(0,+∞),此外假设如下的条件:(1)f∈C(R,R+),当s0,x∈R3;(4)q∈L2(R3){0}且q(x)≥0,x∈R3;(5)利用山路引理,有如下的结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时标理论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然而,我们知道尽管时标上的某些动力方程是不振动的,但如果加上脉冲就变为振动了.这也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市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已达“天花板”。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年来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通过对农村地区产出较
中国作为农业强国之一,农机产品始终在本国国民经济命脉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推动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兴起,成为促农增收的关键。针对温室特定的作业环境,传统农机机身笨重、作业效率低、环境污染性高等弊端,已不符合温室内作业需求。同时,随着功能与技术同质化的加剧,农机产品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农机品牌间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品质、性能及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加强调富有特色且美观舒适的外形设
目的:观察COPD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评定并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COPD患者肺功能状态、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比较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和引入互联网后的综合护理模式的干预疗效,为临床COPD患者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护理新思路。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组(引入互联网的综合护理干预组),各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推拿法治疗脾虚湿蕴型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为更好的治疗婴幼儿脾虚湿蕴型湿疹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儿,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样本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利湿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国药准字Z11020564,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内及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因其功率密度高、转速范围宽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可省去机械式位置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