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英译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语言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国家权力的载体,法律历来以严谨、准确和庄重的形象规范和协调公民的行为和社会活动。一般而言,法律语言要尽量避免含糊其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立法文本中只有精确语言,没有模糊语言。立法文本中同样存在模糊语言。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的成因涉及语言、法律以及哲学等诸多方面,同时模糊语言在法律语境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立法翻译是一种发生于立法者或者法律起草者、译者和目标读者等参与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实际上是与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使用相关的语言因素和立法翻译活动中一系列非语言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和人际间的交际活动。功能翻译理论重点考察了翻译活动的目的、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文本类型等语言与非语言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为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框架。基于以上思路,本文试图以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十部常用的中国法律法规中的模糊语言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语言的概念,分析了影响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并且综述了模糊语言翻译的相关研究。然后,本文简要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并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功能翻译理论对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翻译的适用性。最后,本文研究了十部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翻译的非语言因素,并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发现:在语言和法律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中国法律法规在词汇和句子这两个层面中具有模糊性;在所有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中,译者和目标文本的接受者对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有着最为显著的影响;中国立法文本的英译本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换言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读者的接受范围内,传达原文本中模糊语言蕴含的意义和立法意图;源远流长的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基于以上发现,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对等翻译应让步于充分翻译;目的准则应优先于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最后,针对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情况,本文作者分别总结了模糊词语和模糊句子的翻译策略。在中国法律法规的英译本中,对等翻译和描述性翻译是模糊词语的翻译中经常使用的策略,结构重组和结构替换是模糊句子的翻译中经常使用的策略。本研究旨在探索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法律法规中模糊语言的英译,并为相关翻译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基于不确定度信息处理多波束测深数据相对滞后现状,将CUBE算法应用于大批量多波束测深粗差剔除研究。通过与人工交互编辑结果对比,表明CUBE算法剔除粗差效率较高并能保证测深成果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多波束测深粗差处理算法也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评述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海空重力测量技术体系建设领域取得的一些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重点从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难点突破、成果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回答了该研究领域涉及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其目的之一是向读者成体系地推荐我们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目的之二是想借此机会通过回顾和梳理研究团队的发展轨迹和科学感悟,在新的起点上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
采用十几年全国范围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区域站等高精度GPS实测数据,获得点位实测速度,运用克里金插值法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全国1°×1°高精度速度场模型,精度达到东向±1.12mm/a,北向±1.10mm/a,高程方向±0.05mm/a。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其功不可没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出现在外国的荧幕上。优秀的电影字幕不仅能够精确传递
湖南省政府英语门户网站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国际宣传的主要窗口,自开通以来,其以一流的翻译质量,一流的设计效果、一流的运营模式备受各界关注,已有近180个国家、地区访
文章论文介绍了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武器系统的特点和计划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具备快速全球打击能力,最后评估了美国"快速全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