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黏膜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期,根据病程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尽管大部分瘤体能够自行消退,但仍有部分需要干预治疗才能避免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我们对浅层X线治疗皮肤黏膜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通过测定增生期血管瘤患者治疗前后尿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寻求监测血管瘤治疗疗效的客观指标。 第一章 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皮肤黏膜血管瘤 目的 探讨浅层X线治疗皮肤黏膜血管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Siemens公司Dermopan X线治疗机和General Electric X-ray公司KX-10 X线治疗机。根据血管瘤累及的深度以及局部解剖特点,分别选用29、43、80或100kV管电压及0~1mm铝过滤板进行照射治疗,每次照射剂量1~2Gy。绝大多数患者每周照射1次,照射总量一般达3~6Gy。结果 随访2至10年以上,866例中有效849例,占98.0%(其中痊愈822例,占94.9%:显效27例,占3.1%);好转14例,占1.6‰无效3例,占0.4%。治疗后局部色沉或色减17例,皮肤萎缩8例。结论 本疗法无痛苦,副作用发生率低,治愈率高。 第二章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尿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 目的 检测尿液中bFGF水平在血管瘤病程中的变化,为临床监测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7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患儿浅层X线治疗前后尿液中bFGF水平的变化,同时选择30例健康婴幼儿尿液作为对照。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患儿治疗前尿液中bFGF水平高于治疗后3个月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之间bFGF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ELISA测定尿液中bFGF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