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作者精神利益,维持作者思想与作品表达的同一性以及鼓励作者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了保护作品完整权,认为其为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但这一规定较为笼统,为司法实践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从理论层面看,法律的模糊化规定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构成要件与侵权表现形式的争论。而从司法实践层面看,该权利侵权认定的主要困境在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作者精神利益,维持作者思想与作品表达的同一性以及鼓励作者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了保护作品完整权,认为其为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但这一规定较为笼统,为司法实践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从理论层面看,法律的模糊化规定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构成要件与侵权表现形式的争论。而从司法实践层面看,该权利侵权认定的主要困境在于侵权认定标准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适用上的不一致,也就是所谓的“同案不同判”或“类案不同判”现象。文章主要依托于现有司法判决,对于上述司法实践层面的不一致问题展开具体分析。通过检索现有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案例,并对法院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实践中关于该项权利的侵权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有损作品表达即构成侵权的“主观标准”,有损作者声誉即构成侵权的“客观标准”以及违背作者原意更改作品即构成侵权的“相对折中标准”。“主观标准”下,著作权保护水平过高,作者权利将侵占公共文化利益的正常发展空间,同时也会造成保护作品完整权与修改权功能的混同。“客观标准”的不合理性则在于其起源于英美等版权法体系国家,与我国著作权立法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当加重原告方举证责任。此外,还可能造成保护作品完整权与民法中名誉权的混同。而“折中标准”相对更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意旨,能够体现作品的公共文化产品属性,实现利益的相对平衡。在适用以“违背作者原意”为要件的“折中标准”过程中,法官应当厘清“作者原意”的具体含义以及自身的审判思路。一般而言,合理使用行为并不能适用于著作人身权,故仍存在侵权风险。而出于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考量,滑稽模仿行为可以适当豁免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
其他文献
健康信息素养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居民目前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农村、老年人群等更为薄弱。通过对过往文献的梳理,基于“知沟”理论的动机条件模型和竞争解释模型,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出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知沟”理论模型。从社会经济地位、媒介接触和个体动机的角度着重考量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和弥合其
近几年,伴随着细胞基人造肉技术的突破与植物基人造肉商业化的加速,人造肉议题开始走入媒体的视野。作为创新型食品生物技术,人造肉技术具有提升动物福祉、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解决肉类供应危机等潜在利益,但对于这种新型生物技术同样存在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伦理层面上的质疑。人造肉议题在微博的传播涉及政治、经济、伦理等多方面争议,是典型的争议性科学问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上人造肉议题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
“我们怎样做父亲?”——百年前鲁迅先生的呐喊与追问,在当今社会依然振聋发聩。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及“子不教,父之过”等传统父权观念的影响,“严父慈母”一直是我国传统家庭教养模式的主流,而文学、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传播也在无形中固化了这一性别规范与思维定势。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内地家庭电视的普及,电视成为全民娱乐生活的主导,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电视荧屏上集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类
十三行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西方各国的商人、传教士、外交官等远渡重洋揭开了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致使西方认识中国进入了颠覆性转折时期。行商是十三行贸易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架起了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以行商为媒介人物,从历史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话语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以及比较文学形象学、跨文化冲突和东方主义理论框架对西方时人记述中的行商形象进行解读,作为认
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关系到个人信息主体和信息处理主体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的分配及利益诉求的实现。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均将知情同意原则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原则,但这一核心原则正在经受信息产业发展和大数据技术革新的时代背景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既有的知情同意原则具体规则难以适用于当前数字经济社会的具体实践,甚至出现告知形式化、同意宽泛化等具体效
<正>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所疑病的病种、病因、及对策。方法:对39名疑病症患者,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了解患者疑病的病种,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对疑病症产生的影响。结果:常见病种有心脏病、猝死、脑血管病、肿瘤。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医生行为的影响,身边有这种患者,受家庭健康理念的影响:个人因素,以往身体健康,对病的承受、耐受能力较差,对所疑疾病有认知偏差,初次较强烈的感受所疑疾病的痛苦,人格特点过度认真
<正>5月19日至21日,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在日本广岛举行。此次峰会邀请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科摩罗联盟(非盟轮值主席国)、库克群岛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首脑作为对话伙伴与会,并将加强与“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国家关系作为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数字孪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融合机理与数据的建模方式在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着超出以往模型的潜力。文中首先针对风电机组变桨系统故障诊断问题,结合多体动力学提出了一种风电机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次,利用机组运行信息与机理先验知识,并通过历史数据进行风电机组控制逻辑反演;再次,以上述模型对风电机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迭代修正数字孪生模型,并
<正> 本文旨在研究疑病障碍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形成的条件及加重的因素。临床观察有疑病状态的106例住院病人。平均年龄39.3±1.2岁,平均病期6.5±0.1年。疑病障碍为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同时也合并有其他精神症状及躯体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分析疑病障碍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的病因病理因素,将上述病例分为三组:边缘型精神障碍(第一组),外源一器质性精神病(第二组);和内源性精神病(第三组)。病人由疾病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