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功率自行车5s、10s、30s高强间歇骑行测试,研究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后纵跳高度的变化特征,分析功率自行车5s、10s、30s高强间歇骑行中纵跳高度、心率、血乳酸等指标间的变化关系,探究在功率自行车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中联合监控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男性大学生志愿者15人(年龄:23.07±1.34岁,身高:180.20±2.81cm,体重:74.14±6.70kg,训练年限:4.20±1.01年)参与本次研究。15名受试者均参与5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测试,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测试间均间隔3天进行(保证受试者身体各项机能完全恢复不会对其他测试产生干扰,减小实验误差)。功率自行车5s高强间歇骑行测试:全力骑行5s间歇40s,共完成3组全力骑行;功率自行车10s高强间歇骑行测试:全力骑行10s间歇80s,共完成3组全力骑行;功率自行车30s高强间歇骑行测试:全力骑行30s间歇10min,共完成3组全力骑行。在三种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前后均采集纵跳高度值、心率、血乳酸值,以及记录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过程中全程功率数据以及受试者右侧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BF)、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VM)、股外侧肌(Vatsus lateralis,VL)、股直肌(Rectus femoris,RF)、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腓肠肌(Gastrocnemius,Gas)六块主要肌肉的EMG信号,计算出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中纵跳高度、血乳酸、心率、功率、肌电指标的差异性;再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来检验纵跳高度与血乳酸、纵跳高度与心率、心率与血乳酸、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在功率自行车5s高强间歇骑行中,最大功率增加12.16%,平均功率增加26.91%,纵跳高度值降低4.4%,心率增加83.11%,血乳酸增加327%受试者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均方根振幅(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无明显变化。受试者纵跳高度与血乳酸之间无相关性(R=0.623,P>0.05),纵跳高度与心率之间无相关性(R=0.547,P>0.05),心率与血乳酸之间成显著性相关(R=0.531,P<0.01)。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之间无相关关系(R=0.322,P>0.05)。2、在功率自行车10s高强间歇骑行中,最大功率降低0.7%,平均功率降低11.34%,纵跳高度值降低11.4%,心率增加116%,血乳酸增加606.84%。受试者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均方根振幅(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均呈递增的变化。受试者纵跳高度与血乳酸之间为显著负相关(R=-0.527,P<0.01),纵跳高度与心率之间为显著负相关(R=-0.513,P<0.01),心率与血乳酸之间为显著正相关(R=0.624,P<0.01)。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之间无相关关系(R=0.519,P>0.05)。3、在功率自行车30s高强间歇骑行中,最大功率降低11.44%,平均功率降低15.43%,纵跳高度值降低26.9%,心率增加148%,血乳酸增加764.38%。受试者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均方根振幅(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均呈递增的变化。受试者纵跳高度与血乳酸为显著负相关(R=-0.607,P<0.01),纵跳高度与心率之间为显著负相关(R=-0.613,P<0.01),心率与血乳酸为显著正相关(R=0.572,P<0.01)。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之间无相关关系(R=0.472,P>0.05)。4、在功率自行车5s、10s、30s高强间歇骑行中,受试者在参加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前的纵跳高度值、心率、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骑行后纵跳高度值、心率、血乳酸值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变化率:5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纵跳高度变化率:5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血乳酸值变化率:5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从运动表现上,最大功率变化率: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5s高强间歇骑行;平均功率:10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5s高强间歇骑行;10s、30s高强间歇骑行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均呈递增的变化趋势,5s高强间歇骑行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均呈递增的变化趋势。从肌电变化上:RMS值变化率:5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IRMG值变化率:5s高强间歇骑行<30s高强间歇骑行<10s高强间歇骑行。研究结论:1.在功率自行车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中,5s高强间歇骑行后纵跳高度变化与血乳酸、心率等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不能敏感反映运动后状态;10s、30s高强间歇骑行后纵跳高度变化与血乳酸之间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能反映运动后状态。2.在功率自行车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中,纵跳高度、血乳酸、心率对5s高强间歇骑行监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须结合最大功率、平均功率、RMS、IEMG等实时指标的变化才能较完善的对整个高强间歇骑行过程进行科学监控。3.在功率自行车不同时长高强间歇骑行中,全力骑行的时长越长,纵跳高度值下降的越明显,心率增加的越高,血乳酸增加的越高。纵跳高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简易判断运动员是否进行下一次练习的监控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