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农村留守妇女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城市并没有给农民工提供可以实现“举家迁移”的条件;农民工也因为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突破体制的限制而实现整个家庭人口的转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妇女数量在4000-5000万之间,这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现有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妇女群体进行过研究和论述:留守原因探析;留守给妇女带来的各种影响,比如婚姻家庭关系、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这些研究大多从“问题”视角着手,视农村留守妇女为弱势群体;个案研究居多,全国性研究较少,西部地区案例多,东中部地区研究少,我们无法窥及全国农村留守妇女有全貌;同时缺乏对留守妇女重要相关人的对比研究等。因此,本文作者试图突破传统,采用优势视角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群体。作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入访谈,了解到样本点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生产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过重;社会交往少,自我发展受限制等。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在该村留守妇女中间开展了形式各样的社工活动,特别是组织大家开展当地特色茶点技艺交流活动和农业生产互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妇女群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她们的农业生产强度降低,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社会交往增多,自我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笔者通过观察和访问,也看到了部分留守妇女积极向上的一面。这些分别反映在妇女个体、夫妻婚姻感情和家庭三方面。作者认为,农村留守妇女目前只是广大农村的一种现象,并没有形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她们并不认同自己的留守身份;她们并非因为留守而成为弱势群体,她们的弱势只是作为女性而存在着;她们选择留守不象之前学者们认为的出于无奈,而是权衡了许多因素后作出的决定;丈夫长期不在家,致使她们必须面对日常决策,这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能力;面对不安全因素,她们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面对留守生活,她们有过抱怨,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满足。留守也不是容易导致婚姻解体的原因;虽然她们要做的日常家务减少了,但家庭生产劳动却明显增加了;在教育子女方面,她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本文最后认为,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只能部分地解决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如果留守妇女群体无法在短期内消除,那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在于国家制定更有利于农民工和留守妇女的政策并得到有力的推行。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消除妇女留守现象,结束留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