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道德经》一书的哲学思想不仅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结构产生很大影响,也对解决西方社会问题和宗教问题提供一剂良药。这也是《道德经》众多英译本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著作本身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外加古汉语的晦涩难懂,译者在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出现误译在所难免。对比不同译本,取长补短,可以为后人译出优秀的《道德经》译本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关于《道德经》英译本的对比,前人曾做过许多相关研究,但是还没有关于其哲学思想翻译对比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从《道德经》英译本如何从道家哲学思想传递这一角度出发,从众多《道德经》译本中选取中国著名学者辜正坤和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的英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总结从古至今一些著名学者对老子思想的解读,然后以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一书中庄子对道家哲学的诠释为指导,分析并评价两位译者是否准确传递老子思想,并分析原因。首先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总结为两方面:道的本质和道的应用,然后分别对这两方面内容的翻译进行比较。对比发现,辜正坤偏重意译,正确理解并阐释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而亚瑟·威利倾向字面翻译,并遵循原文语言形式,但在内容的传递方面存在误译和漏译,没能达到理想的传递效果。原因在于,首先,辜正坤出身中国,本身潜移默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加他深厚的汉文化功底,有利于他正确理解原文本意;亚瑟虽然对汉语文化颇有研究,但其受到母语文化背景限制,无形中影响了他对汉文化的准确把握。其次,辜正坤和亚瑟·威利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中国人思维直观形象,重直觉,较为感性,善于从整体上综合把握事物本质,因此,辜正坤的翻译策略偏重意译;西方人思维抽象,偏理性,注重逻辑,习惯通过具体分析认识事物,所以,亚瑟·威利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最后得出结论:翻译《道德经》时,应当把哲学思想的传递放在首位。语言翻译的背后是文化和思维的翻译,相比亚瑟·威利,辜正坤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更加有助于其正确把握《道德经》的哲学理念。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提高中国典籍翻译质量具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