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盐是维持身体健康和生理功能必须摄入的成分之一。但当今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西方的饮食习惯造成了盐摄入量明显超过日常生理需要,盐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代谢、免疫等方面疾病的发病风险。已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破坏免疫系统平衡,诱导巨噬细胞向促炎型转变,加重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除此之外,高盐饮食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通过诱导Th17型免疫反应,加重EAE。肝纤维化是长久以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进行性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肝纤维化的常见诱因之一,且免疫功能异常也被认为是加重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它通过产生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促进静息状态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另外,肠道菌群紊乱及肠屏障受损易导致细菌及毒素经肠-肝轴易位至肝脏,进一步加重肝纤维化。尽管如此,高盐饮食对于肝纤维化的影响不甚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高盐饮食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究其免疫机制。研究方法:利用饮食干预及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腹腔注射构建4组小鼠模型,分别为正常饮食组(normal diet,ND),高盐饮食组(high saltdiet,HSD),正常饮食肝纤维化组(ND CCl4)与高盐饮食肝纤维化组(HSD CCl4),通过病理染色、肝脏纤维化相关因子检测等明确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离肝脏及小肠固有层免疫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肝脏及小肠固有层巨噬细胞变化。通过Elisa方法比较小肠组织及门静脉血中促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验证高盐环境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利用16srDNA测序比较ND CC14组与HSD CC14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荧光定量PCR、FD-4灌胃实验等方法明确肠道通透性变化以及肝脏菌群移位。最后,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易位的差异菌在肝脏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为了研究高盐饮食对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我们比较了四组小鼠的病理变化。在未给与CCl4处理的小鼠中,相比ND组,HSD组小鼠的肝脏病理染色未显示出明显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但在CCl4处理组中,与NDCCl4组小鼠相比,HSD CCl4组的H&E染色、Masson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显示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同时肝脏中TGF-β、TNF-α、MCP-1表达在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我们进一步比较了高盐饮食对肝脏中巨噬细胞分布及活化的影响,发现与NDCCl4组相比,HSD CCl4组小鼠肝脏中巨噬细胞比例增多且活化水平升高。同时,HSD CCl4组小鼠小肠固有层中巨噬细胞比例增加,且小肠组织中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增加。另外,在门静脉血中,相比ND CCl4组,HSD CCl4组小鼠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体外实验表明高盐环境可以直接促进巨噬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增多,从而增强肝星状细胞活化。肝脏与肠道的巨噬细胞比例在HSD CCl4组小鼠同时增加,而肝脏、门静脉及肠道中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升高具有一致性,暗示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和活化的增多的原因可能来自肠道。由于高盐饮食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肝脏免疫状态,因此进行了 16s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SD改变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HSD破坏肝纤维化小鼠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细菌尤其是肠球菌易位至肝脏。体外实验表明,肠球菌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增强其促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能力。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加重小鼠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增加肝脏巨噬细胞的比例及活化,增加肝脏中促纤维化因子产生,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产生细胞外基质而导致的。高盐饮食一方面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道屏障,增加肠道菌群向肝脏易位;另一方面,高盐饮食增加小肠固有层巨噬细胞数量,引起小肠组织促纤维化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增多,经门静脉到达肝脏。这两方面原因可能导致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及活化增多,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最终使肝纤维化加重。综上所述,高盐饮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肝纤维化,合理盐摄入在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