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钱大昕,清乾隆时期学术之集大成者,被公称为“一代儒宗”,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熟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前人之于钱大昕的研究,或是泛泛论其生平,或是只择其一面而论。谈到钱大昕的书法,我们看到的多是其收藏的大量碑板拓片,遂前人单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遍认为大昕只专“碑学”,书学观片面局限。然结合其生平与书学之路做研究,笔者认为并非如此。钱大昕可谓是清代“碑帖融合”论的奠基人,他对待事物的辩证思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大昕,清乾隆时期学术之集大成者,被公称为“一代儒宗”,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熟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前人之于钱大昕的研究,或是泛泛论其生平,或是只择其一面而论。谈到钱大昕的书法,我们看到的多是其收藏的大量碑板拓片,遂前人单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遍认为大昕只专“碑学”,书学观片面局限。然结合其生平与书学之路做研究,笔者认为并非如此。钱大昕可谓是清代“碑帖融合”论的奠基人,他对待事物的辩证思维,对待学问的客观严谨,对待书法的情有独钟,决定了他“明辨源流、书外之功、碑帖结合”的书法观,特别是在“碑”学、“帖”学的双重影响下,钱大昕形成了“尚古意、重笔力、好隽秀”的独特书法审美取向。钱大昕的治学思想的根源则来自于幼年时期父亲对其辩证思维的培养,这种根植于心的思维模式也践行在钱大昕的各个人生阶段。他的一生中,既是朝廷要员又是学术大家,既心系时政又渴望归田隐居。作为学者,大昕每每治学,便绝不立足一家、偏颇一派;作为乾嘉学者,他既有对吴派的褒贬,亦有对皖派的抑扬;作为书法学者,大昕更是广涉多家,博取古今。细细品读,钱大昕对于书法的热爱,并非只有收藏金石拓片,他的书学观也并非前人所言,局限于区区金石审美。在寻碑访迹之余,大昕常常同当时的书坛名家交游,亦有收藏书法名家墨迹并潜心钻研、摹其风韵,并形成了自己的书写审美取向。虽未有“碑帖融合”之理论,但在大兴朴学的乾嘉时期,钱大昕的书学观不仅有“碑”之风骨,亦有“帖”之意韵,是先于书学时风之人,是清代“碑帖融合”的先驱。享誉“清代篆书第一人”之美称的钱坫可谓“碑帖融合”之实践者,他与钱大昕是叔侄关系,在叔父的悉心指教下,得“碑帖融合”之真谛,他博学多才于胸,再树玉筋篆书鸣世,成为跨越时空与李斯、李阳冰直接面悟并将玉筋篆再掀高潮的继承人。钱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在于帖碑合璧、推陈出新,将书法艺术的情趣表现及书法家的内心思想表白的淋漓致尽,使艺术真正成为精神世界的宠儿,掀起一阵新的书法思潮。而后这种书法思潮更是影响了吴让之、邓石如等一批篆书大家,他们强调篆书书写中的技法丰富与笔墨意趣,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面貌,而这一面貌一直影响至今,难以超越。“碑帖融合”论对书法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自古纯学帖者,除颜体一脉,大多不精榜书。纯学碑者,大多不善行书,且多小字不精。碑帖相融者,书多妙!然不易得。今天,在学习书法时,我们仍源源不断地汲取前人流芳百世的养分,却不曾想起那位伫立在源头,最先抛砖引玉的人——钱大昕。在其影响下,我在学书时时刻提醒自己要广涉多家、以学养艺、内外兼修、碑帖结合、质文并重,他的学术思想、书学思想为我的书学之路丰富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为我在学书的每一个瓶颈时期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养分,使我在这条路上充满信心,砥砺前行。而我的毕业创作也是基于对钱大昕书学的研究,在他的引导下,我更加注重学习书法时的追根溯源、碑帖结合与书外之功,也正是这三者的有力支撑才使我完成了一幅满意的毕业创作。
其他文献
《舞舞舞》是村上春树继《挪威的森林》之后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其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叙述方式与《挪威的森林》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研究者认为这部作品对村上有着特别的意义。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出版了6种译本,主要以林少华和赖明珠为代表,二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其中,赖译本以其一贯的忠实直译风格使原作得到了尽可能的还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译现象,有些误译甚至反复出现。本文将《舞舞
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标准框架》)中有关国家海关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引申出了“经认证经营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简称AEO)互认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便利当地企业和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结合中国贸易的实际,于2017年牵头起草了世界海关组织《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实施指南》,该指南对推动AEO互认制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标准框
研究方法对于学术成果的发现和新理论的提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译是不同语言的学术成果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因此,翻译原文选自米尔德瑞德·帕顿与米歇尔·纽哈特联合编著的《研究方法解析》第一章,全面介绍了各类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法的定义概念、实验方法以及应用。由于复合句频繁地出现在源语语言中,因此复合句的翻译策略剖析是本报告的重点内容。在源语文本中,复合句多为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因此在本
健康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当健康的地位在人们的眼中熠熠生辉的时候,医疗事业是世界健康上升的阳光,很多人开始深深扎根于中医研究。作为一名中国人,作者对中医文化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中医学是一门融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哲学、科学、生物学等等。中医学中包含很多经典的中国文化,其中的宝贵内涵对于大自然和人类身体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逐渐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带来健康。因此
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为笔者英译《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的翻译实践。实践中的源文本为金融论述文。该类文章兼具金融类文本的专业性,以及论述文要求叙述清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专业术语的使用,论述过程统一、连贯、重点明晰。而由于实践中的源文本由演讲转写而得,又使源文本具有口语特征,使翻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论辩理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由马尔科姆·威廉姆斯(Malcolm Williams)提出,吸纳了论辩图式
当代绘画在面貌上和观念上都与之前的绘画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西方而言在观念艺术发生之初,绘画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诸如摄影、影像、现成品、装置、行为等;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的快速交流与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更是打破了绘画的单一标准,当代绘画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艺术家的自身认知和感受,而这些自身认知便来源于艺术家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下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个体经验的不同也造就了当代绘画的不同面貌。
翻译实践过程通常被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一比喻折射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得不思考的一大问题:译文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贴近原文?换言之,译者需要在翻译实践中展现何种程度的自由?从职业角度看,译者固然享有自由,但不能超越规矩,译者所彰显的必是负责任的自由。这就意味着译者要自觉端正自身的翻译伦理观,严格遵守翻译职业准则。唯有如此,译者方能更好地把握译文与原文的距离。新闻编译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实践,要求编
本篇论文为口译实践报告,主要内容为分析笔者在“暴力与恐怖主义:阿拉伯伊斯兰思想的解读”讲座上的口译,口译形式为交替传译。讲座人艾哈迈德·布基里教授,是国际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文明专家,在世界文明对话、暴力活动与极端恐怖主义思想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将结合释意理论对此次口译表现进行分析。释意理论又称为“达意理论”,由法国著名的翻译学家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于1968年提出。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是交际
沉浸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社会中各种电子媒介充斥着其概念。从影院到VR,沉浸技术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机制与思维逻辑。绘画在众多新媒介艺术的沉浸性效果的面前显得式微苍白,影像成为人们认知和模仿的对象,绘画的内容形式上也深受其影响。在此语境下,合理地运用新时代的技术带来的新视角不失为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一个契机。因此,选择新媒体领域中的热门理论来热场渐渐冷落边缘的绘画,将沉浸性的概念引入对绘画的分析,以经
此次英译汉翻译实践的原文本节选自201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anguage Functions Revisited(《语言功能回顾》)一书的第7-50页,节选部分主要围绕构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的理论基础以及“能做表达”作为指导目标等内容展开。文本类型为典型的学术类文本,具有内容科学、严谨、专业,句式复杂、长难句较多,语言较抽象等特点。基于翻译模因论,译者本着强势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