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核心素养对语言能力提出了让学生学会整合运用语言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不少教师意识到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为了写做铺垫,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读写整合的理念也逐渐走进了我国的英语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缺乏基于读写课的输出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意识,读写课堂也缺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证明学生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核心素养对语言能力提出了让学生学会整合运用语言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不少教师意识到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为了写做铺垫,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读写整合的理念也逐渐走进了我国的英语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缺乏基于读写课的输出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意识,读写课堂也缺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证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证据。Wiggins和Mc Tighe(2005)提出的逆向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策略,要求教师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教学目标,教师再思考证明学生达到目标的证据,最后再进行教学设计。笔者回顾前人的研究,以支架理论、全语言教学理论为依据,将逆向设计运用于读写整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并通过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基于逆向设计的读写整合课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基于逆向设计的读写整合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能力。该研究在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的高二7班持续进行了四个月。研究对象为7班的46位学生。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在准备阶段,笔者确定了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学生的写作,学习日志和学生采访以及实验的教学计划。在实施中,笔者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研究对象目前的读写情况,同时也收集了研究对象在该学期第一次英语考试中的写作作为前测。接着笔者开展了三个读写整合主题课堂。在每堂读写课之后,笔者都收集了学生的作文和学习日志。最后笔者采访了五位学生以更加了解学生对读写课的态度和建议。在分析阶段,笔者采用SPSS软件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学生写作的分数,并将对学生的录音采访转写为文字进行主题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基于逆向设计的读写整合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尤其在语言、结构和逻辑,以及写作内容方面有所进步。基于研究结果,关于如何将逆向设计应用到读写整合教学中,笔者也给出了以下建议,希望给教师提供一些参考:1、教师应该基于读写课的产出进行单元备课;2、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建立教学目标,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证据,并在课前将目标呈现给学生;3、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互评同伴作文的机会。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该实验只设定了实验组,缺乏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这也将指导笔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篇幅短小但却包含论文最重要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等,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作者而言,简明扼要地撰写英文摘要来概述他们所做的研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摘要变得简洁。近年来,对摘要的的体裁、语步、语言特征和修辞结构的研究趋势正在不断增长,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英文摘要做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自1985年韩礼德首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以来,它
铁路系统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产业,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铁路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步攀升的重要地位也决定着铁路员工必须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与之伴随的是铁路员工心理危机的高频发生。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当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力度和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心理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着铁路员工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指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联的意义。虽然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之前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人体词一词多义语义扩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其次,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对其背后认知动因的解释也较为缺乏。“手”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身体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
语音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由同音或近音引发的语义相近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从修辞学上来说,在英语里语音隐喻主要表现为双关,汉语里则被称为谐音。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其的研究拓展到了认知领域。语言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Fonagy在其论文中指出。之后,语音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李弘教授为代表的大部分学者指出Fonagy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热情空前高涨,众多艺术成就斐然的传奇作品涌现,小说终于得以摆脱子、史的附庸,成为独立而崭新的文学样式。而动物题材小说的崛起,成为唐代小说不容忽视的一大特色。其中以虎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不仅故事类型多样、情节跌宕、意蕴丰富,而且在虎类小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
回望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斑斓璀璨、喧嚣多变。自新千年以来,一批以《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心迷宫》《暴裂无声》《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为代表的作者电影相继出现,显现出新浪潮式的原创性表达。随着,中国电影被不断纳入到新的视野和体系中以及新生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异性,昔日中国导演“代际划分”的整一性与延承性已日趋失效,亦不能对当下中国电影导演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同时,新生力
“后遗产电影”作为“遗产电影”的后续发展,具有策略性的、自觉的前台操作意识,破除了撒切尔时期的保守主义,推翻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遗产电影”保守主义的假设,在保持一定怀旧风格的基础上,改变了“遗产电影”的空间创作方式,成为英国文化记忆构建的重要媒介介质。“后遗产电影”的影像空间呈现的是英国16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关于英国“遗产”所涉及到的各类地理空间,包括英国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以及延伸出的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学习这种方式崭露头角。进入后疫情时代后,远距离学习仍以其高效性和便利性而受到业界的推崇。在线课程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尤其需要提高教师们的言语亲和力,以弥补远程教学之不足。相较于非言语亲和力,既往研究中关于言语亲和力的成果相对较少,且鲜有从评价系统视角对中学英语教师在线课堂话语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的中学英语教师在线课程课堂
“学习性评价”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评价概念,指出教育评价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动态评估(DA)是一系列评估方法的总称,旨在在评估过程中通过评价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通过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探索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它体现出来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割裂教学和评估的弊病。所以,它与当前所倡导的教育评估环境相适应。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