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游走中国》中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浪潮之下,世界经济文化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繁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因子,文化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评判的重要标准。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是综合性极高的视听文艺形式,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野进行研究,以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理论为基石,以大型纪录片《游走中国》作为研究语料。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相关理论。论文主要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利用权威的甄别程序识别纪录片《游走中国》中的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然后深度解析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建构理据以及诠释两者所表征的深刻的文化意蕴,最后阐释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动态互动对语篇意义的建构。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包括三大类别,多模态结构隐喻、多模态本体隐喻、多模态方位隐喻。多模态结构隐喻(33则)涉及旅程隐喻、时间隐喻、流水隐喻、传统文化隐喻;多模态本体隐喻(15则)包含工匠精神隐喻、和谐共生隐喻、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隐喻;多模态方位隐喻主要涉及“上”隐喻(3则)和“下”隐喻(3则)。第二,多模态转喻主要包括:空间和物质认知域中的多模态转喻(6则);行为、事件过程认知域中的多模态转喻(19则);集合域中的多模态转喻(19则)。第三,纪录片主要通过书面语言文字模态、口头语言文字模态、图像模态、音乐模态、动作行为模态等多模态符号系统的互动与相互作用建构了整个纪录片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系统,实现了整个语篇的意义建构,传递了文化中华民族、自信中华民族、和谐中华民族的深层意蕴。
  目前,少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动态性语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建构展开研究。本论文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建构做了初步探索,揭示了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理论在纪录片语类中的重要作用,冀期丰富发展该理论在不同语类中的实际运用,也为影视作品的创作与理解提供新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三原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对于三原方言的研究对象多是城关镇老派方言,本文基于实地的调查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三原渠岸镇老派方言的音系进行描写,归纳出三原(渠岸)方言的声韵调特点,整理出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同时对三原(渠岸)方言的两字组连读调加以分析,总结出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把三原(渠岸)方言与中古音系和周边县市耀县、阎良和西安分别进行比较,通过古今对比和共时比较,得出更全面的三原(渠岸)方言
学位
本文以金文材料为主,综合利用甲骨文、传世文献以及古文字释读材料,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起源和西周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西周时期的教育场所、制度与特征。利用西周铜器铭文的考释成果,分析金文中涉及学校教育的内容;通过金文字形及其所表词义的演变,探讨大学名称更替的过程;结合金文与传世文献的记载,说明西周时期各级学校教育的概况、学校的形制等,揭示西周教育
学位
《校正方言应用杂字》为明永乐年间介休地区《方言杂字》的后续修订版之一,由定阳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最早于清乾隆丁巳年(1737)刊行。全书分书序、正文、补遗三部分,正文分列二十五类,收词总3572个。在书籍内容及体例编排上,原书作者陶选详尽收录山西民间用词,注者杨晖在字词旁附音注和义注,后经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  作为一部杂字书,该书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征。论文以清光绪
注意力是影响少年儿童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国际学校中6-12岁的少儿在对外汉语课堂注意力表现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少儿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影响注意力的因素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对外汉语课堂少儿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包括教室的硬件设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课堂管理手段等外部因素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语
祝福语是表达友好意图的重要交际用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汉语教学中是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祝福语成功交际的原因在于熟悉、理解或学习过相关的祝福语,且这些祝福语易于理解。而发生一些普遍性偏误,其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以及汉泰语言文化差异。具体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祝福语中成语或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泰国祝福语中通常不包含四字词语。同时,两国语用文化
学位
张玉娘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颗被埋没了的明珠,她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张玉娘著有《兰雪集》,现存诗词共133首,在宋代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人品,如幽兰白雪,高洁自持;其诗词,纯任自然,清隽灵秀;其故事,凄美动人,绝胜梁祝。  本论文以女性文学边缘化写作为中心,对南宋女作家张玉娘的诗词创作进行系统的研究。论文绪论部分从相关概念的界
学位
如果说对话是一部小说的“骨肉”,那对话性则是它长久不衰的“灵魂”。《围城》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悲剧意味的长篇讽刺小说,以其幽默俏皮的语言风格和含蓄明快的讽刺艺术共同成就了小说文本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针对《围城》语言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谓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成果颇丰。但是就目前语言层面的文学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小说对话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小说文本对话的表层。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话性的提出打破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将对话局限
学位
新词语作为新时期以来新近产生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股新鲜血液。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新词语反映的则是当年新产生的事物、现象和概念,记录了当年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文章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的242个2017年度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以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将传统语言学视角和模因理论的新型视角相结合,对新词语进
学位
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回指形式的使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前人研究多关注语法角色等局部语篇因素,而整体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篇章整体因素——篇章结构,用以研究其对于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影响。以现代白话文小说《骆驼祥子》为语料,从篇章的层级和结构两个方面对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方法,对语料的回指形式(代词、名词短语、零形式)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回指形式出现在哪一
学位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元杂剧中成就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代表了元代独特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明朝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誉之为“花间美人”。《西厢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之一,它其中的语言艺术更是代表着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的巅峰。目前学术界对《西厢记》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从语用学角度对《西厢记》进行的研究却不多。本文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西厢记》中的人物会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