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建筑传统深厚,建筑文化丰富,传统地域建筑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在营造活动中,对传统地域建筑的作用与价值的理解有所偏颇,发掘不够重视。对其的保护、开发、更新、利用等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及时完善的建立起来,加上短期片面强调城镇化率,造成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单一,尤其是对传统地域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直接后果就是“千城一面、千村一景”。党中央及各级政府为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先后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政策,为我们指明了研究发展方向。逐步丰富起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也使我们的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工作有了现实的借鉴蓝本。由于传统地域建筑类型丰富,呈现多样化特征,时空上的差异使传统地域建筑受到历史、文化、环境、气候等多重条件的制约,具有不同的形成模式、营建技术、表现特征。所以,对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应立足于特定的时空内。本课题选取南太行山区这一特定区域,以万仙山风景区传统“石屋”为例,对其的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具有示范意义。本课题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先决条件:对课题研究的区域进行了特别的说明,注明研究对象的的具体范围,地域概念的进一步说明,强调地域性。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以传统地域建筑、乡土民居、山地建筑、石头建筑、景观建筑为切入点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全面了解理论研究现状,收集实践研究资料,夯实理论基础;总结研究的发展趋势,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第三部分——核心内容: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人文、自然环境、营建材料技术、旅游与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南太行山区传统地域建筑的基本属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与更新的提供充足条件。第四部分——主体内容:通过对南太行山区传统地域建筑的基本属性充分研究,确定了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六条原则,即:真实性、整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动态性、科学性。选取南太行山区内的万仙山风景区传统“石屋”为研究特例,深入分析总结其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七条对策,为后续的案例设计提供了依据。第五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设计研究。以万仙山风景区郭亮村内一处受损院落为例,对其现存基本现状特征和面临的保护与更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以“两个置换,两个不变,两个提升,两个延续,两个促进”为设计思路,逐条提出应对策略,并通过设计方案阐明应对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问题所在,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