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其“谐”字是取“谐谑”的意思,意指“有趣的、诙谐的”,带有一些讽喻性质的剧情,这种歌剧形式与“正歌剧”相对,其真正流行的时间是在十八世纪左右。本文要研究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喜歌剧”,是意大利三大著名歌剧作曲家之一,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的代表作,也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喜歌剧之一,这部作品正式奠定了罗西尼歌剧大师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其“谐”字是取“谐谑”的意思,意指“有趣的、诙谐的”,带有一些讽喻性质的剧情,这种歌剧形式与“正歌剧”相对,其真正流行的时间是在十八世纪左右。本文要研究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喜歌剧”,是意大利三大著名歌剧作曲家之一,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的代表作,也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喜歌剧之一,这部作品正式奠定了罗西尼歌剧大师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到达了一个顶点的位置。在这部喜歌剧之中,有很多经典的咏叹调唱段,比如本文要探讨的《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就是剧中的女主人公“罗西娜”的著名唱段,罗西尼以其特有的作曲风格和人物刻画技巧,使得“罗西娜”的形象在几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笔者将通过对罗西尼喜歌剧的创作手法与艺术风格等进行研究,探析如何演绎“罗西娜”的两首著名咏叹调。在本文的绪论部分,将阐述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之后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全文的写作:第一部分,介绍喜歌剧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包括罗西尼的生平、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及特点,还有歌剧中的角色形象、内容梗概和剧中所包含的喜剧因素。第二部分,将从女主人公“罗西娜”的著名唱段《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入手,在曲式结构、和声分析、旋律特点、伴奏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音乐分析得到塑造女主角“罗西娜”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部分,将会写到笔者在演唱《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时的心得,通过对《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进行的谱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聆听、学习与对比分析其他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撰写出演唱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点,力求把握好“罗西娜”的性格特点,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总结出演唱《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的要领。第四部分,通过对三位女歌唱家塞西莉亚·巴托丽、曹秀美、贝尔冈扎演绎《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和《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的学习,汲取所需经验,理解这些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们演唱时的音乐表达与艺术魅力,对如何刻画“罗西娜”的人物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后,日后在舞台上能够更好的对“罗西娜”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力求塑造更贴合作者原意的具有个人风格的别样的“罗西娜”。通过对本文的写作,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聆听学习与对比几位代表性歌唱家的演绎,希望能更深一步地理解和领悟《塞维利亚理发师》,力求在舞台上塑造一个“罗西尼心目中”的“罗西娜”。
其他文献
抗战大后方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聚集了大量的外国政要和国际记者,《新华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途径之一。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对1938年至1945年《新华日报》刊登的涉南洋社论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本文探究出《新华日报》涉南洋社论围绕着多主体和战争主题。该报在社论中积极促进南洋地区反法西斯战线的建立,将南洋各国及相关资本主义国家纳入“内群体”,积极
自1881年法国占领突尼斯并以条约的形式使突尼斯成为其“保护国”后,法国在突尼斯的殖民体系一直延续到二战后。1956年,突尼斯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法突两国在经历独立初期紧张关系的阵痛后,签订多项条约以寻求双边关系上更紧密的合作,法国也通过扩大并完善其对外援助机构帮助独立后的突尼斯实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底从突尼斯开始的茉莉花革命导致了中东剧变,法国与突尼斯的关系在这场阿拉伯之春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高度的自治权,滥用股东权益的风险要大于其他企业。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这种不利影响,并警惕其可能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利润分配领域,在利润分配领域,多数股东由于其在控股股份中的支配地位,拒绝向少数股东分配利润,或者不公平地分配公司利润,这种行为是股东压制的典型表现。应当认识到,在压制状态下,股东压制行为,如侵犯利润分配权,在产生上不可阻挡,在形式上不可发现,在救济上的不可或缺。就我国目
本论文讨论的翻译项目为科普图书《手绘博物志:身边的自然发现》(Les Carnets de nature ludiques et poétiques)的法汉翻译。项目委托方为电子工业出版社,全书中文译稿约12万字,翻译期限为半年,由两名译员共同完成。其中,笔者负责法语原文书籍1至90页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翻译的各个要素之间紧密联系,运用传播学的视角,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翻译。在传播学
近年来,由于受石油泄漏事故和工业破坏的严重影响,水污染物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油水分离特别是乳液分离方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点关注。由于超大孔的特性,橡胶基和丙烯酸酯基冻凝胶已成功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然而,所用材料为石油化工原料。壳聚糖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水处理领域有着诸多的应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选择以壳聚糖为原料,在交联剂存在下,通
公益广告是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一种宣传手段,肩负着宣扬道德风尚、引领价值取向的重要使命。公益广告语言的使用是否规范、传递的信息是否准确、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否优化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因此,对公益广告的语言服务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铁公益广告作为在地铁站进行宣传的户外宣传媒体,创新了公益广告的宣传媒介,丰富了公益广告的宣传方式,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对地铁公益广告的研究多集中在宣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一直以来,从教师角度去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普遍以探究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为主,而教师自身的阅读教学信念却往往被忽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初中英语教师持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信念?其阅读教学实践的情况如何?(2)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信念与其教学实践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否一致?(3)影响初中英语教师阅读
近些年来,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阻力,而此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逐步扩大。作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举办的第二次大型国际性赛事,北京冬奥会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在此期间,外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相关报道是否存在话语不平等的现象呢?笔者发现,西方媒体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数量和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国内学术界对CNN体育类新闻的相关研究
教材蕴含着教学基本内容,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教材所选话题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关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了解教材优缺点及其是否适应教学的需要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对教材中选用的话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Go for it)已选话题具有什么
本文基于对法国作家安托万·洛兰的小说《总统的帽子》的节选翻译,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具体分析和思考,形成翻译报告。该小说由4个独立而相互联系的故事组成,我选取第三个故事进行翻译,故事的主角是调香师皮埃尔·阿斯兰。报告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作者及该小说进行介绍,接着分析了原文简洁而细致、轻快而略带讽刺的风格,和利用插叙来逐步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特点,以求在翻译中抓住原文逻辑,准确传达原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