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全耳廓再造中综合改良技术与传统技术对胸部肋软骨供区的影响,探讨综合改良技术的优势,为改进相关手术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行Nagata法耳廓再造Ⅰ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肋软骨获取技术不同分为传统组(2018年12月以前资料)和改良组(2018年12月以后资料),改良组综合了小切口、不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全耳廓再造中综合改良技术与传统技术对胸部肋软骨供区的影响,探讨综合改良技术的优势,为改进相关手术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行Nagata法耳廓再造Ⅰ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肋软骨获取技术不同分为传统组(2018年12月以前资料)和改良组(2018年12月以后资料),改良组综合了小切口、不切断肌肉组织、特殊手术器械辅助、肋软骨碎屑的回植及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的患者分别纳入两组研究。传统组纳入符合标准患者50例,女性11例、男性39例,年龄范围6~27岁,平均年龄11.48±5.88岁;改良组纳入符合标准患者54例,女性10例、男性44例,年龄范围6~27岁,平均年龄为10.8±4.01岁。对改良组患者术后胸廓对称性恢复情况及两组患者胸部供区的恢复情况、供区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包括:(1).改良组部分患者术后远期胸廓对称性恢复情况:胸廓CT扫描及肋软骨三维重建观察供区胸廓支撑结构恢复情况、肋软骨供区术侧和非手术侧同平面胸廓前、后径测量值对比,分析改良组患者术侧胸廓塌陷畸形程度;(2).胸部供区形态外观远期恢复情况:瘢痕长度、瘢痕评分、不同程度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3).胸部供区常见并发症(气胸、皮下血肿、感染)发生率;(4).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每日胸部供区疼痛评分。结果:1.胸廓CT扫描及肋软骨三维重建观察见改良组胸部供区胸廓支撑结构多数有较好恢复。改良组34例患者肋软骨供区术侧和非手术侧同平面胸廓前、后径测量值对比:第6肋软骨平面术侧胸廓前、后径(17.92±1.88)cm与非手术侧(18.08±1.94)c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肋软骨平面术侧胸廓前、后径(17.59±2.0)cm与非手术侧(17.91±2.0)c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第6、7肋软骨平面胸廓前后径测量值之和(35.51±3.86)cm与非手术侧(35.99±3.99)cm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胸部供区形态外观远期恢复情况:改良组瘢痕长度(2.89±0.5)cm明显短于传统组(8.04±1.7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54例患者胸廓畸形发生情况:基本正常44例(81.5%)、轻度畸形9例(16.7%)、重度畸形1例(1.85%)。传统组50例患者胸廓畸形发生情况:基本正常11例(22%)、轻度畸形30例(60%)、重度畸形9例(18%),改良组胸廓畸形(轻度+重度)发生率(18.55%)显著低于传统组胸廓畸形(轻度+重度)发生率(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患者满意度(88.9%)显著高于传统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胸部供区常见并发症(气胸、皮下血肿、感染)发生率:改良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6%)与传统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围手术期指标:改良组术中失血量(12.69±3.46)ml相比较于传统组术中失血量(18.20±4.14)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手术时间为(233.07±21.85)min与传统组(231.26±23.28)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周内每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全耳廓再造的患者,综合改良技术有效降低了胸廓塌陷畸形的发生率;瘢痕短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小切口设计虽增加了术野显露及操作难度,但通过手术器械及操作手法改良可以顺利完成肋软骨切取,且全耳廓再造手术整体时间及胸部供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未明显升高;钝性分离肌肉组织也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减轻了术后疼痛。综合改良技术在减轻胸部供区并发症方面有显著优势,此项研究为全耳廓再造手术及其他需要切取、移植肋软骨的手术技术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一、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代谢性骨疾病,以骨量减少为特征,容易造成骨折等风险,常隐匿发病于绝经后女性群体中。据中国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统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到2.8亿以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发生髋部骨折,三年后致死率高达20%,因此,绝经后女性的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一
背景: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病理基础,它源于现有的血管系统,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下被刺激生长,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不遵循正常的血管方向,它会侵入玻璃体腔,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视网膜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因此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已成为针对眼底新生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情晚期容易发生僵硬固定的胸腰椎后凸畸形,典型的畸形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或消失、胸背部后凸增大、头颈部前倾,部分患者合并颈椎强直,髋关节活动受限等,导致患者站立、行走、平视等活动功能受限,脊柱截骨术是目前矫正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脊柱截骨的方式,截骨部位和程度与术后矫形的效果密切相关,单纯经验性截骨往往不能获得理想
研究背景:纤维脂肪血管异常(FAVA)是2014年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的Alomari等人最早提出来的一种脉管畸形类疾病,组织学表现为纤维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同时伴有特征性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临床上以疼痛、肿块及功能受限等为主要表现,比较少见。通过“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纤维脂肪血管异常”、“FAVA”“法瓦病”关键词。截止到2022年2月,发现国内仅
背景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少见但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2%-2.0%,死亡率高 90%,多见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2周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r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有效的防治及管理是延缓COPD患者病情持续恶化的关键。若疾病在发生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随患者呼吸困难渐进加重,其生活质量也将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残疾甚至死亡。2021年慢阻肺诊疗指南等多项研究都曾提出,COP
目的:对伴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的难治性鼻窦炎(Difficult-to-treat rhinosinusitis,DTRS)患者术后给予口服8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观察其术腔恢复、咽喉反流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反流标志物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的变化,探讨伴LPR的DTRS患者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及目的据《2020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瓣膜手术量约为7万例,约占心外科手术量的30%;在接受择期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患病率约为20-30%。《2021年ESC/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建议;对于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临床上通常根据基线PSA、病理Gleason评分、TNM分期及去势抵抗等特征对患者进行预后分级,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然而,即使是相同临床亚组的患者,其预后和临床结局仍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更多的预后指标帮助前列腺癌患者危险分级,从而改善患者远期生存。大量证据表明,血液学标志物与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可以有效预测
目的观察炎症细胞因子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血清Wnt5a和sFRP5在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选取163例为T2DM组,年龄25~75岁,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