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网民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网络普及率的日益增长,网络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并逐步成为一种不可获取的重要消费方式。但是,互联网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虚假交易行为就是其中之一,且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外部发展环境使得网络虚假交易行为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线下商事交易的特征,以合法的网络交易形式外观掩盖违法犯罪行为,借助互联网的屏障保护作用达成非法目的。此外,互联网竞争以流量为驱动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民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网络普及率的日益增长,网络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并逐步成为一种不可获取的重要消费方式。但是,互联网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虚假交易行为就是其中之一,且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外部发展环境使得网络虚假交易行为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线下商事交易的特征,以合法的网络交易形式外观掩盖违法犯罪行为,借助互联网的屏障保护作用达成非法目的。此外,互联网竞争以流量为驱动力,占据流量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但市场资源有限,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平台经营者不得不采取虚假交易方式来获取竞争力,致使这种虚假交易方式成为不少平台经营者的“刚需”,甚至遍地开花。于是因虚假交易行为产生的纠纷遍布民法、经济法以及刑法领域,由此也引发了学界对如何使用法律手段制裁虚假交易行为的讨论。从法律规制现状来看,尽管我国正在全力惩治虚假交易行为,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通过多种途径遏制虚假交易行为的泛滥,但当网络虚假交易行为逐步发展为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时,与愈发成熟的虚假交易行为相比,现有的法律规制措施仍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在治理虚假交易乱象上事倍功半。2021年8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九条系对“虚假交易行为”的规定,明确将这种行为纳入规制范围,这表明了国家惩治该行为的决心与毅力。本文以《征求意见稿》为背景,从市场监管的角度对网络虚假交易行为进行研究,对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展开全面分析。结合司法实践现状分析虚假交易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危害性,深刻剖析虚假交易行为的本质属性及其形成原因,在全面分析虚假交易行为法律规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法律规制存在的困境,并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实现对网络虚假交易行为的有效规制,以防其进一步蔓延,净化网络交易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交易氛围,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文章全篇共包括引言和正文的四个章节:文章开篇为引言,简单介绍了在亚马逊电商平台上,五万中国商家因虚假交易被封店的事实,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征求意见稿》的背景。第一章从网络虚假交易行为的定义入手,将本文研究对象限定在狭义概念下的虚假交易行为。以实践为依据,归纳分析该行为具有的三种不同表现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虚假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一以虚假交易为外观,掩盖真实的违法犯罪行为;二虚增信誉度和商品销量,骗取消费者信任,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三以虚假交易为手段,套取平台返利补贴等优惠,并由此进一步研究这一行为的危害性。第二章在遵循虚假交易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础上,结合虚假交易行为的具体行为表现,分别以民法、经济法与刑法为视角,阐述学界对网络虚假交易行为属性的不同看法,比较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此外,诱发虚假交易行为出现的根源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四项原因,对这四项原因分别予以具体分析。第三章以法律规制现状为主,分别介绍当前立法、行政和司法实践现状,进一步揭示当前我国在规制虚假交易行为方面存在的困境。随着虚假交易行为的链条逐渐延伸,现有法律规范规制的主体范围已无法涵盖全部的虚假交易行为主体,给予受害者的救济权利也不完善,仅考虑到该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即消费者这一主体,却没有赋予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经营者救济的权利。此外,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平台相比,现有的行政监管措施稍显老旧和迟钝,“监管难”成为突出问题,而互联网平台在惩处虚假交易行为人方面也因规则不完善或趋于获利的原因,没有达到应有的自治效果。第四章针对虚假交易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法律规制困境,分别从立法、行政和市场监管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法律规制的主体范围,拓宽法律权益救济体系。在行政监管方面,虚假交易行为发生在互联网场景下,以契合互联网发展环境为目的,成立相应的互联网商事交易监管部门,对虚假交易行为进行专门监管,提高监管实效。同时,因虚假交易行为属于失信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收集、信用评估以及信息披露来健全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加大对失信行为人的惩戒力度。从市场监管角度出发,当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模式与互联网发展现状相违背,无法有效应对互联网发展危机时,可以结合社会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多方共治市场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平台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优势,以联合惩戒的方式精准打击网络虚假交易行为。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21日,我国首批九单以基础设施为底层资产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成功在沪深交易所发行,通过引入资本市场资金以期破解我国基建融资难题。该批公募REITs产品根植于我国的特殊法律环境,创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公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证券投资基金”多层嵌套结构。现行公募REITs采用多层嵌套结构,交易主体多样、结构复杂的特点显著。我国目前法律体系和产品中并没有明确交易各主体的法律地位,
随着商业形式的不断发展,商业垄断问题愈加复杂,各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构建重点逐渐从实体转向程序。当前反垄断法中规定的实体规则已经不能覆盖并良好规制社会中各类商业垄断行为,因此,当前的立法趋势是立法者仅需对反垄断领域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而执法者需要在具体案件中基于个案情况作出相关处罚或裁定。由此可见,反垄断执法具有较大裁量空间。比例原则是以“禁止过度”为核心内涵的法律原则,其自身内涵要求的适当性、必要
伴随证券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需要,资产评估作为广泛服务于证券发行上市、资本市场并购、国有企业改革等经济行为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越来越得到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和认可。然而,资产评估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整体法律监管政策却尚未跟上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在评估机构执业标准及行业监管流程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外部环境风险。揆诸当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纵深推进,证券市场对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依赖程度日益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后针刺人迎穴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人迎穴对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脏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期拓宽针灸临床治疗房颤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符合标准的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组施以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对照组施以假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两组均于前6周每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探索性地证明温针灸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更佳,优势更明显。方法:本试验自2020年1月开始,至2022年2月停止。病例全部来自于天津中医药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胃肠病专科门诊、肠镜回访患者与天津高校学生,经过2周筛选后,共收治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
目的: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比常规针刺与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估电针与手针的疗效差异,为电针治疗IBS-D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即电针组(试验组)31例、手针组(对照组)31例。选用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关元五个穴位。手针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常规针刺穴位
互联互通、快捷方便是很多互联网用户选择使用网络的原因。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软件,升级服务,企图全方面地满足用户的所有愿望。阿里、腾讯、字节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以各自王牌软件为中心,逐渐将产品和服务辐射到其他领域,并建立起各自的商业生态圈。为了发展自身产品,吸引用户注意力,一些互联网平台开始通过限制竞争对手进入平台,封禁竞争对手产品和服务。这些行为看似只是互联网平台行使经营自主权的表现
债务加入是交易实践的产物,在现代交易流程中愈发常见。此前虽然学理和司法实践上均承认债务加入,但未有明确法律规定,造成司法实务中案情相似的债务加入案件出现了不同的裁判结果。《民法典》新增设了第552条债务加入制度,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了债务加入的两种类型,有利于区分债务加入和其相似概念——免责的债务承担、第三人代为履行,并且为司法实务中处理债务加入案件提供了明确的裁判依据,降低法官用法的难度,具有
研究目的:此次临床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为探讨并分析“调神复聪”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各自互异的针刺方法对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法来找出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从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较为合理的理论指导与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所纳入的对象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针灸七诊室且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人,60例病人被分作30人一组
目的:运用对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通过对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较,对比两组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言语构音功能、嗓音障碍恢复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并结合临床疗效数据,对对刺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且客观地评价与分析,以期在临床治疗阶段提供一种更具疗效、可行性更高的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方法。方法:利用统计软件将采集的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