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3种不同病因急性DIC临床特点及PLT、PT、APTT、Fg、3P、TT、D-二聚体阳性率在不同病因DIC中有无差异,提高临床对DIC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住院的51例以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为基础病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感染(22例)、急性白血病(15例)、病理产科(14例)3组,对比3种不同病因DIC患者临床出血程度、休克、重要器官损害、微血管溶血表现及PLT、PT、APTT、Fg、TT、3P、D-二聚体阳性率,通过x~2检验及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在出血程度、休克发生率、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死亡率、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01,P=0.007,P=0.027),在微血管病性溶血发生率及PLT、PT、Fg、TT、3P、D-二聚体阳性率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感染组与急性白血病组,感染组与病理产科组在出血程度、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死亡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P=0.013,P<0.001;P<0.001,P=0.006;P=0.008,P=0.001;P=0.013,P=0.006);急性白血病组和感染组,急性白血病组和病理产科组在休克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急性白血病组和感染组在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急性白血病组与病理产科组在出血程度、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7),感染组与病理产科组在休克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7),感染组与病理产科组,急性白血病组和病理产科组在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三种不同病因DIC临床特点有差异:病理产科相关DIC和急性白血病相关DIC临床出血重,器官损害较少,预后较好。感染相关DIC出现休克、器官损害多见,疗效、预后差、死亡率高。PLT、Fg进行性下降对DIC诊断更有意义;在急性白血病相关DIC中APTT阳性率较感染相关DIC低,可能与此种病因DIC内源凝血途径较低程度激活,或机体产生类肝素样抗凝物较少,或样本量少有关,需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