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补偿策略——以《论语》两个英译本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一些译文未能将文化内涵丰富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转换为准确的英文。于是,翻译补偿,作为向英语读者传达中国文化信息的有效途径,开始为广大译者所注意。然而,要找到适当的补偿策略,来译出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又能达到对等效果,谈何容易。  《论语》这部著作文化色彩浓厚,反映了中国文化,是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和补偿策略的完美样本。截至目前,关于《论语》的诸多话题众说纷纭,而对这本著作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补偿策略的专门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两部颇具影响的《论语》英译本——译者分别为苏格兰汉学家理雅各和中国文化怪杰辜鸿铭——旨在详尽分析其中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补偿策略,并尝试在词汇层面进行探讨。经过收集相关文献著述,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对比两部译著,得出了结论是:首先,翻译补偿贯穿翻译过程始终。补偿策略可避免引发误解和迷惑,也能弥补文化缺失。其次,在词汇层面,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补偿翻译时可采取多种补偿策略,比如注释法、增词法、详述法、释义法和省略法。理雅各推崇异化,倾向于注释法,而辜鸿铭赞成归化,喜用增词法、详述法、释义法和省略法。再次,由于翻译目的和文化背景相异,两位译者对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提出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补偿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古典著作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其他文献
傅东华先生是中国首位翻译美国小说《飘》的中国译者。傅译本自1940年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首次出版发行之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与译界的强烈关注。在此后的70余年当中,一再被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应用文体学理论对英语新闻文体开展的研究还不多,对财经新闻文体的研
马克·吐温是中国人所熟悉的美国作家,一直被我们认为是国际友人。其部分作品也被选入国内课本,广为流传。在美国,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其文学地位非同一般。由此可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跨国公司通常会通过进军新兴市场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并确保盈利。中国以它对内对外的开放政策、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地产以及原材料价格等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