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行政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横跨兴蒙造山带南缘和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以来受到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次火山岩体,主要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类和对应的次火山岩体,部分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英安岩类岩石组合和对应的次火山岩体。火山岩化学成分以中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其次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指示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计算结果表明晚侏罗—早白垩世期间,西太平洋岩石圈以5.5cm/a的闭合速度向欧亚大陆岩石圈下俯冲,洋壳俯冲作用导致上覆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区内玄武安山质和安山质岩浆,岩浆沿断裂上侵,发生分异演化,可能混染了部分基底壳层物质,形成区内成分多变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共生组合。区内金矿床空间分布受地质背景和构造控制明显,以区域百草沟—金仓断裂带和延吉—珲春断裂带为界,区内可划分为北部百草沟—金仓构造—火山洼地,中部五凤—小西南岔构造—火山地垒,南部延吉—珲春构造—火山洼地。与此对应,从北向南划分出三个成矿亚带:北部百草沟—金仓成矿亚带;中部五凤—小西南岔成矿亚带;南部延吉—珲春成矿亚带。产于南北两个构造—火山洼地中的金矿床多受火山爆发相构造与区域构造联合控制,金矿体(化)多赋存于火山熔岩相和火山碎屑岩相中(如五凤—五星山和刺猬沟金矿床);矿床为低硫化物—冰长石—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产于中间构造—火山地垒中的金矿体(化)多受次火山岩(小斑岩体)、火山颈、爆破角砾岩筒等火山机构与区域构造联合控制,主要为高硫化物—石英脉状或浸染型金、铜矿床,成矿元素为金、铜。矿床蚀变作用总体特征为成矿早期出现青盘岩化、钾长石化;成矿期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成矿晚期为碳酸盐化~冰长石化~沸石化。成矿物理化学环境:成矿阶段的温度为169~285℃,压力为142~241bar,深度为0.47~0.80km;由还原环境—氧化环境演变;成矿流体的密度为0.828~0.943g/cm3,均值为0.880g/cm3;成矿溶液的酸碱度由碱性—酸性演化。成矿条件对比研究表明,区内低硫型金矿床与高硫型金矿床主要受成矿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所控制,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低硫型金矿床形成于还原环境—弱还原环境,高硫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环境—氧化环境。在空间上低硫型金矿床发育在南北两侧的构造—火山洼地中,高硫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火山地垒中。上述特征表明低硫型和高硫型两类金矿床主要受成岩环境所控制,本文认为它们不是同一成矿热液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可能是由各自独立起源的成矿热液在不同环境下演化所形成。通过区域地质、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矿体赋存规律及其与火山构造和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关系、矿石矿物组合及其围岩类型和蚀变特征等成矿、控矿规律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建立了区内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找矿标志,指出多期次、多类型、多产状的次火山岩(斑岩体)和环状、放射状断裂裂隙的出现以及火山管道、火山岩颈和复杂火山角砾岩筒相都是有利的容矿空间,由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迭加在早期青盘岩化之上,多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和石英方解石脉(或破碎蚀变带)与多种硫化物矿物组合构成的“三位一体”者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区域上的物探异常,如重力梯度带、跳跃磁场(数百Nt~数千Nt)是本区寻找该类金矿床的重要的地球物理标志。地球化学场中,具有金、砷、锑、镍、钼、钴、锌等的高背景值、离散度相对比较大以及分布不均匀特征的化探异常区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金矿床自然重砂在1级河流中出现>0.003g/T和水系源头出现>0.03g/T的高值异常。上述异常区迭加高铜次生分散晕异常,并在河流重砂中出现银金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组合,是近矿标志。基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综合分析,提出了如下找矿远景地区:百草沟—金仓地区、小西南岔地区、五凤—五星山地区、闹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