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外交是由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民众发起、旨在通过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并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行为。近些年来公共外交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外交方式和外交内容的影响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市民社会的发育、民众对外交决策影响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家对文化因素的重视带动了以公民为对象、以文化为内容和媒介的国家间交往。国际政治理论的各流派对文化在国家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约瑟夫·奈的软权力学说为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佐证。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努力,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外交运行机制,国务院、广播事业理事会、国防部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共同致力于公共外交事务的开展,公共外交的各种活动如信息项目、国际广播以及教育文化交流等也变得更为成熟和稳定。 冷战时期美国将公共外交作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公共外交一度遭到忽视。9·11以后,为应付反美主义的全球蔓延,为美国“先发制人”的外交政策寻求支持,改善美国国际形象和增强软权力,公共外交再度引起重视。美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公共外交。在人员任命、项目开展、机构建设以及资源投入方面都进行了重大调整。与冷战时代的公共外交相比,9·11以后的公共外交在对象和范围上主要倾向于阿拉伯和穆斯林社会,在态势上由进攻转为防御,在战略上更侧重其近期目标即消除反美主义的不利影响。但是公共外交并没有有效地遏制和消除反美主义的蔓延,反而引发了对美国的新一轮信任危机。单向输出与双向交流的矛盾、软权力与硬实力间的悖论、美国社会文化的吸引力和外交政策对国家形象的破坏力等因素使9·11后的公共外交面临严峻的挑战。探究其根源,公共外交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公共外交运行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阻碍公共外交有效发挥的直接因素。不仅国务院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主导机构在亚文化、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而且政府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政策制订者对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公共外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深层次原因。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阻碍了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忽视文化差异使开展公共外交的努力事倍功半;第三,从根本上说,公共外交本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公共外交的有效发挥,在权力政治的现实之下,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