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社会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交叉学科作为单列一级学科的政策、考试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等要求教师素质向复合型转变。目前,新高考改革带来了高中师资队伍的“潮汐现象”,即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或可成为破解之道。Z校作为国内四所试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单位之一,最早启动了“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培养模式探索,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构建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交叉学科作为单列一级学科的政策、考试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等要求教师素质向复合型转变。目前,新高考改革带来了高中师资队伍的“潮汐现象”,即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或可成为破解之道。Z校作为国内四所试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单位之一,最早启动了“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培养模式探索,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构建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的理论模式,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优化对策,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论文遵循案例研究的范式:第一阶段,对浙江省11市的教育局行政人员、普通高中校长及教师进行了跨度3个月的前期调研,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法界定研究问题。第二阶段,以Z校的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项目为案例,收集培养方案等相关资料13份;采用目的抽样对总体318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38份;采用分层抽样对高中校长等5方面相关利益者共20名进行访谈,得到近十二小时的语音材料与近两万字的文本材料。运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混合方法,构建并分析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培养模式。第三阶段,采用随机抽样对高校行政管理者等5名相关利益者进行回访,整理得到4735字的文本材料,形成三角证据,加强实证分析。实地考察发现,案例校初步构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的理论模式:“3+1+2”协同创新模式(简称“复师培养模式”),即“定向复合师范生(本科层次)”与“本硕衔接复合师范生”双轨并行的两层次分阶段一体化培养的联动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1)在总体上受到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肯定,(2)实施效果在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和不同复合专业三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受到培养目标、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三个主要维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专业认同”要素缺失且“研究能力”要素虚设;(2)实施过程:复合课程融合度低、师范技能课程少且教学体系旧;(3)资源配置:实践资源不足且硬件分配不均衡;(4)评价体系:本硕衔接考核标准不清和专业认证未独设。结合理论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1)目标方面:高考评价与教师准入缺乏政策持续性;(2)过程方面:财政师资投入不足且教师自主权缺失;(3)资源方面:组织形式单一且复合专业间差异显著;(4)评价方面:多元参与的复合型教师教育体系未成熟。综上,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1)重构复合型教师专业内涵,增强教师教育政策连续性;(2)加大复合课程的研发投入,扩大教师参与度和自主权;(3)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体系,激发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完善灵活贯通的培养模式,基于专业合理地配置资源;(5)研制本升硕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多元参与的认证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熟,认知神经科学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索大脑的功能特点,试图寻找认知加工过程与大脑空间位置的一致性。使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不同研究间激活位置的一致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原图的元分析使用完整的统计参数图,能够结果全部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获得准确的结果。而基于坐标的元分析使用文章报告的激活坐标(x,y,z)对激活脑区进行估计。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传统测试方式仍然是学校的主要评价形式,评价结果为一个笼统、单一的分数,只能反映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而无法挖掘学生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的掌握状态,更无法进行心理测量。而认知诊断测评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内部认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详细评价,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更为详尽的诊断信息。图形化编程Scratch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编程思维、计算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对于
“双减政策”下,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有效掌握学科知识,并在课后进行有效重学。文本是呈现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文本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国内外研究普遍发现,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内,中学生通常采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但文本理解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阅读多篇文本后,中学生往往很难准确辨别各文本的理解水平,导致课后重学效率不高。当下,提高中学生的文本理解水平与元理解监测准确性尤为重要。大量证据表明,
教育众包机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群体智慧,构建开放、协同和自主进化的教学思想。众包模式作为一种变革新生的知识建构方法论,在创建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同伴评估和解决STEM教育中的复杂问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基于众包的协作学习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协作过程,而忽视对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的测量。在课堂应用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尝试以众包思想为基础,对协作学习的组织流程进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自2019年起,浙江省启动“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探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城乡同步课堂是“互联网+义务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指的是由同年级、同学科、同教学进度的城乡两地线下课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双向互连,由此使作为受援校的乡村学校学生能够与城市学校学生一样,共
编程教育对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因学习者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充分存在编程困难。除概念本身的抽象性难以被理解之外,还存在教学方式的不当,学习者无法有效构建心理模型,缺少与事物的具身交互等因素。已有研究探索大多从技术支持的工具和利用隐喻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但仍受到传统认知科学离身二元论的思想桎梏,忽视了在概念学习时学习者的身体经验参与。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在编程
在网络时代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的培养下,混合学习已经进入教育的主体,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更是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常态化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对混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合课程的设计、混合模式的研究等方面,缺乏对混合学习主体的研究,更缺少混合学习课程下相关能力的研究。大学生作为混合学习方式的主要学习者与参与者,他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学好混合课程,学习者当下的混合学习能力水平现状也是值得关注的
合作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人才发展所必需的一种技能,但由于它是一种非线性的、连续的活动,任务元素之间相互依赖、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任务因素与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都使其成为一个复杂的联动过程,这都为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带来了挑战。如何合理地使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运用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习者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及其动态发展过程,已成为合作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为
面对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经济生活的深度融合,编程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提高青少年编程能力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传统的编程课程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有序不变的,很少考虑到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复杂性,很容易忽略缺乏整体性思维,阻碍了专业技能在不同情境的有效迁移。而综合学习设计则是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做中学”的同时,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达到知识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编程作为这场挑战的核心与基础愈发受到重视。结对编程作为益于编程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应用,且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学生编程的学习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鉴此,本研究立足结对编程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借助共享调节等理论,对其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构建,开展基于共享调节的结对编程教学与传统结对编程教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