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地区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距今约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就生活在位于今天三峡地区的重庆巫山县,除此之外,三峡地区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至4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均有人类生活的文化遗迹,特别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迹遗址数量最多、最为丰富。因此,对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时期人类发展及变迁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新石器时代的三峡聚落从其分布范围来看,城背溪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三峡地区西侧的山前地带和河谷地区,聚落遗址的密集分布区集中在了枝城、宜都一带,因为在该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聚落群团,但是该时期的聚落主要呈散点式分布,从大范围来看似乎存在着类似于早期聚落群团的分布模式,而实际上,此时的聚落发展并不充分。大溪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三峡地区的西侧山前地带和东侧平原地区,聚落遗址的密集分布区则集中在了枝江关庙山为中心的东侧平原地带。此时的聚落发展处于逐渐细化的阶段,聚落内部主要功能区如居址区、墓葬区、宗教祭祀区以及早期手工作坊区等均有较为清晰地布局和规划。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聚落则发展更为充分,规模愈加庞大,分布更加广泛,聚落遗址遍及整个长江三峡地区,特别是在峡东地区的长江中游平原地带如江汉平原形成了聚落密集区。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发展成为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发展的顶峰时期,尽管该时期处于三峡地区的聚落遗址规模不甚庞大,但是从大量的考古发掘报告来看,位于三峡东部地区,特别是江汉平原和两湖流域出现了大型的聚落遗址群,而且出现了长江中游早期城市文明萌芽,如石家河古城等。从社会结构上看,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这种聚落文化分布区域的逐步扩大表明,在该时期三峡地区的人口在不断增多,聚落规模逐渐扩大,聚落分布空间在地域范围内也在逐级扩大。从大溪文化中后期至屈家岭文化前期是人类社会由早期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过度时期,在此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促进了劳动力主体从女性向男性的转变,除此之外,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即宗教祭祀方面也出现了文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