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借鉴DRG评价体系及DIP病种绩效考评方式,结合影响临床医师劳务贡献相关要素,选择能够反映病种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的指标,构建病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医师劳务价值的调整费用为基础,构建病种绩效动态评价模型。通过所得模型得出医师治疗每一病例所付出的劳务绩效贡献分值,简称 DLP(Diagnosis Labour service Point value),以实现对临床医师住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动态评估,强化科室功能定位,引导三级公立医院增加对疑难重症的收治,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以“DRG分组”、“DIP”、“病种”、“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为关键词查阅相关的文献,全面了解DRG及DIP的起源发展,国内外对病种绩效评价的方法及应用,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德尔菲(Delphi Method)专家咨询法:选择具有资深经历的医院管理专家、临床医学专家等,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并设计问卷进行德尔菲(Delphi Method)专家咨询,对病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维度及具体指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得出病种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指标构建。一般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6.0软件对目标科室各类费用数据报表及病案首页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剔除缺失值,对基本信息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确保所纳入研究的样本数据有统计学意义。CHAID(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决策树法:罗列影响临床医师劳务价值的模型指标,筛选对病种住院费用影响显著的因素作为分类节点变量,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卡方自动交互检验,得出影响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分组,为最终纳入评价模型的指标提供数据佐证。Pearson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是对相关性强弱的最好说明,本研究通过对已建立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与DRG评价结果中的CMI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验证所选取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1.确定构建病种动态绩效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筛选反映病种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的各项指标拟定关于影响医师劳动价值的调查问卷,联系12位医院管理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Delphi Method)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论证并对其重要程度赋值,最终确定构建病种动态绩效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基础诊断、手术操作和治疗结果3个。基础诊断包含年龄和病例分型2个二级指标,手术操作包含手术级别和手术治疗方式2个二级指标,治疗结果包含合并症和并发症1个二级指标。年龄包含≤6岁、7-14岁、15-45岁、46-60岁、61-80岁、>80岁5个三级指标,病例分型包含一般、急、疑难、危重4个三级指标,手术级别包含1级、2级、3级、4级4个三级指标,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有和无2个三级指标。2.设定指标权重及模型计算基准值在征求各方意见、统计分析及各指标数据订正修改后,为方便后续数据的计算,对各项指标取专家赋值后综合分值的中位数作为权重。而在基准值设定时借鉴DRG绩效评价中一般采用较为稳定的阑尾炎病种作为评价费用基准值的设定,本模型参考DRG基准值设定方式,将阑尾炎病种作为模型的基准费用,取2020年阑尾炎病种平均费用为基准值,即4083.32元。3.调整适用于模型评价的费用结构根据文献统计资料及数据分析发现,病种费用结构中因受生产要素及比价关系等因素影响,用总费用衡量临床医师实际的劳务贡献有失偏颇,据国家相应政策指导,通过数据计算及借鉴样本医院已有的绩效薪酬计算比例,调整了医师在各项目费用中的劳务价值体现程度,对纳入模型的检验检查费按30%计入、药品费按15%计入、耗材费不计入。4.得出病种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方程依据手术病例和非手术病例进行划分,病种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方程分别为:手术病例DLP值=调整费用×(年龄赋值×0.23+并发症或合并症赋值×0.26+病例分型赋值×0.25+手术级别赋值×手术分类赋值×0.26)/4083.32非手术病例DLP值=调整费用×(年龄赋值×0.31+病例分型赋值×0.34+并发症或合并症赋值0.35)/4083.325.验证模型有效性(1)在样本医院内部47个病区内部各挑选一位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主治医师发放问卷对最终模型是否能够代表临床医师的劳务贡献的合理性进行判定,问卷回收率为97.1%,同意率为85.8%。(2)取样本医院2019年住院病例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已建立的模型得出各个病区的病种情况并得出每一病例的劳务绩效分值(DLP),与广东省对样本医院病种DRG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Person相关性达79.23%,说明此模型与DRG绩效评价的总体趋向一致,作为医师劳务贡献的评价模型具有其科学性。(3)取样本医院2020年住院病例数据运行模型,与2019年数据进行病区之间对比分析、并对同一病种不同治疗医师、同一病种不同费用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DRG中CMI值和DIP值反应的医师劳务贡献的程度,DL P值能够更贴近医师劳务贡献的真实情况。证明此评价模型可行性及可适用性较高。研究结论:1.本研究根据医师在治疗病种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务要素,设置不同医疗项目费用的权重系数,得出的调整费用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劳动贡献量。通过引入病人年龄、病例分型、手术类别、手术级别、合并症等反映技术难度及劳动强度的指标,考核更为科学全面。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实时动态评价不同病种在住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差异性,适用于衡量单位劳务价值。2.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家按病种付费的政策导向,以病种为切入点,在医师住院医疗服务的绩效评价中,区别于DRG和DIP绩效评价中单纯以医疗总费用对病种分组进行医疗项目服务评价,以医师每治疗一个病例所付出的劳务贡献为出发点,动态评价每一病种的住院医疗服务,充分体现临床医师劳动贡献量的差异,最大程度反映医师在住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劳动价值。能够提高科室对病种诊治的合理控费,诊治流程度的不断优化及诊治质量的重视。同时对三级公立住院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绩效评价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