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向补语指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点,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难点。趋向补语使用频率高,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复杂,很多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形式,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人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加之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习者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留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偏误出现的频率高,偏误类型多种多样,甚至常常出现避而不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运用汉语的水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的偏误研究以针对英语学生和日本学生居多,针对越南学生偏误研究几乎为零。因此,对越南学生趋向补语偏误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重要课题。本人梳理了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为基础,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作文语料中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通过研究,本人把学生在汉语趋向补语方面出现的偏误分成四大类:遗漏、误加、误代、错序。考虑到学生使用趋向补语过程中的回避现象较为严重,笔者同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加以补充,以取得更完善的结果。通过对语料库书面语语料和问卷调查得到的实验语料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本人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在习得趋向补语语义时的难点在于能否正确使用趋向补语的引申义,尤其是比较抽象的引申义。2、越南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结构的难点在于“动趋式+宾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和一般事物宾语相比,处所宾语的位置偏误情况更为严重。3、回避使用复合趋向补语的现象严重。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偏误研究基础上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母语干扰、目的语规则泛化以及教学教材的不利因素,对趋向补语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偏误分析与汉越对比分析相结合,分国别编写教材,针对性练习(防止回避),加强语感教学,以期在将来的趋向补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