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语是现实生活交际中传递给听话人的第一个语言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早关于称呼语的研究始于社会语言学领域,Brown和Gilman开启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称呼语的先河,并掀起了从该角度研究称呼语的浪潮,之后的研究大多限于修改和完善Brown与Gilman提出的理论框架,这些与社会因素有关的称呼语研究属于静态研究,然而称呼语的选择与使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具有高度的动态性。本文试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对《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进行动态描写,从而阐释称呼语的选用。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除了这三个核心概念,Verschueren还指出顺应理论有四个分析角度: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根据顺应理论,交际语境的要素包括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理世界。本文以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为文本,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称呼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及作者选择称呼语来适应各种交际语境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称呼语所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都是对相应的交际语境做出的顺应,称呼语的动态顺应过程是交际者顺应各种交际语境即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理世界的结果,而且在此过程中称呼语的选择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凸显程度。此外,顺应理论作为一个新兴理论可以被应用来研究称呼语现象,且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解释力。研究还发现,《京华烟云》中丰富的人物和庞大的称呼系统使得其成为研究称呼语的理想文本,因此,本论文以顺应理论为基础研究《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不仅是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也为文学作品《京华烟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称呼语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京华烟云》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对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进行阐述。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全文做出总结,指明本文的研究发现,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