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ie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沉积相分析是储层描述和评价的基础工作,逐级分析到微环境和微相是开发储层评价的关键之一。目前,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人工识别。这种识别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综合研究各种资料,分析岩电对比特征,提取特征参数,结合数学原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定量识别沉积微相类型已成为沉积微相识别研究的主要方向。针对沉积微相的特点,选取适当的算法是解决沉积微相识别问题的关键之一。沉积微相类型具有模糊性、随机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可变性,并且因资料的掌握程度、内部关系、采集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因而定量识别沉积微相具有不准确、不完备和相对不确定的特点。现行定量识别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两类算法:一是基于经典集合理论,该方法采用纯数学上的假设来消除或回避不精确性、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应用效果不理想;二是基于模糊集合理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资料的不精确性、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等缺陷,但是无法计算含糊元素的具体数目,不能确定哪些元素有用或冗余,且需要一些附加信息或先验知识,而这些信息有时并不容易得到或存在很大的主观因素影响,这些缺陷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近年来出现的粗糙集理论作为一种数据分析处理理论,能有效地分析具有不精确、不完整、不确定等特性的信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为识别沉积微相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基于粗糙集理论能够有效分析不精确、不完备、不确定信息,并且可以对信息进一步分析、推理、挖掘,本文对粗糙集理论在沉积微相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沉积微相识别参数提取。根据石油地质学、沉积学、测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沉积微相识别基本理论出发,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取心井资料并进行岩电对比,确定研究区的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各类微相的测井相特征,定量计算测井特征参数,并建立提取沉积微相识别参数方法。2、沉积微相识别参数离散化。论述连续属性离散化的必要性以及粗糙集理论属性离散化的主要方法,本文运用布尔逻辑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的离散化算法对沉积微相识别参数进行离散化,离散化结果与人工识别经验值相一致,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3、识别参数约简与识别规则建立。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约简算法引入沉积微相识别参数约简分析中,依据参数本身的特征,运用粗糙集理论,剔除冗余参数,强化有效参数,排除依靠专家经验的主观因素;将基于粗糙集理论识别规则建立的方法引入到沉积微相类型的识别,从新的思维角度和新的算法出发,运用具有不精确、不完备和不确定特征的资料,探索识别沉积微相的新方法新技术。4、软件编写与软件评价。编写自动识别软件,运用自动识别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微相识别并取得较好效果。实际应用证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算法具有较高正确率,是一种有效、有潜力的算法。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盆地类型划分、岩性识别等其他地质研究领域。最后对该方法的不足与改进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其他文献
学位
关于牵引式滑坡变形演化方面的研究,现有文献很少,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牵引式滑坡一般是由于坡脚冲蚀或开挖等因素引起,综合的不利因素导致牵引区滑体失稳,随着变形的
江西省会昌县杨叶地区地处武夷山隆起地带的西侧,属于南岭成矿带中东部。区域构造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段部分、“武夷山北东-北北东构造带”的南段。本论文结合生产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感器的种类更加丰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增速明显。对目标物体的识别与定位能力是智能服
本论文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和相控序贯高斯模拟的方法,对长4+5下段储层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建立有效三维地质模型,有助于油田科研与实际应用,为今后油田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  
学位
Hierarchical WO3 nanomesh, assembled from single-crystalline WO3 nanowires, is prepared via a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thiourea (Tu) as the morphology-controll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硬土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研究。完成了对薄基岩、近松散层下开采的典型深层硬土的颗粒级配分析、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测试等工作;在三轴
随着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建设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许多建筑物建造在不良地基上,因此常需进行地基处理。CFG桩复合地基就是目前地基处理主要方法之一,在很多地区各类
四川汉源式磷矿分布于上扬子南部陆缘逆冲-褶皱带及攀西带陆内裂谷带,产于寒武系筇竹寺组下段含钾粉砂岩-磷质岩建造中,含磷段岩性为含磷粉砂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粉砂岩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