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司对外进行的担保行为是公司为担保债权实现,以自己的名义将其全部或部分财产为债权人提供增信担保的一种商业活动,是现代商事交易中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高效发展,公司资金融通的有力保障手段。《公司法》第16条第1款通过公司章程授权的方式限定公司做出对外担保的有权决议机关,该条款为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之基础规范,明确公司有效对外担保决议做出的相关程序,因此只有取得公司有权决议机构的有效决议时,公司法定代表人才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对外进行的担保行为是公司为担保债权实现,以自己的名义将其全部或部分财产为债权人提供增信担保的一种商业活动,是现代商事交易中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高效发展,公司资金融通的有力保障手段。《公司法》第16条第1款通过公司章程授权的方式限定公司做出对外担保的有权决议机关,该条款为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之基础规范,明确公司有效对外担保决议做出的相关程序,因此只有取得公司有权决议机构的有效决议时,公司法定代表人才有从事对外担保行为的权限。基于此,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确认无效时,意味着其法定代表人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对外担保的权限限制,前提上法定代表人之行为已越权。即在符合代表权限制路径下的“越权无效”构成要件时,法定代表人对外担保行为的法律效力不归属于公司,即本文所指越权对外担保被确认无效时,公司无需承担担保法上的履行责任。此前,不同路径下的效力归属判断一直是学界着墨重点,却较少研究效力无法归属公司时的越权担保无效责任如何承担。本文拟以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在“越权无效”情形下所生责任之承担为研究重点,从法定代表人作为越权主体出发,基于越权担保无效的代表权限制之判断路径,以公司作为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无效责任之承担主体为出发点,结合该越权担保无效责任之性质和范围以及公司承担责任之具体过错,实务中公司责任分配的裁判实践,明确实践中因越权被认定无效的对外担保行为所生责任之具体配置,进一步提高法院相关案件的裁量一致性。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四章: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公司对外担保在越权情形下被认定无效的前提予以界定,明确公司对外担保在何种情形下因何种主体的行为构成越权,越权情形下如何导致该行为确定无效。从越权行为本身予以界定,明确本文所讨论之公司越权担保实为法定代表人越权对外签订担保合同的行为,以及法定代表人越权的具体分类情形;明确代表权限制路径作为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无效之判断路径的合理性;以及代表权限制路径下法定代表人之越权担保行为的效力归属被排除的无效判断要件,具体而言,公司法上关于对外担保行为的限制规范亦是公司对外担保的授权来源,在违反该限制规范时构成越权代表,符合越权代表效力归属排除要件时即导致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无效。本文第二章主要是对公司承担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行为无效之责任的合理性予以论证,从公司承担无效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到现行法律规范之解释适用为其提供的规范基础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公司法上关于对外担保的基础性规范从目的意旨上无公司免责之意思表达,且公司担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该规范意旨之实现,结合我国现行立法的理论选择,公司本身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非为拟制之无行为能力组织体,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代表机关,应由公司本身而非法定代表人承担自然人行为之损害责任,同时在经济分析视角下,公司承担无效之损害赔偿责任更符合风险利益一致性,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实体法规范的适用解释出公司承担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无效之责任具有规范依据,首先,《九民纪要》第20条作为直接责任规范,尽管缺乏具体的责任配置内容,但提供了公司承担越权担保无效之损害赔偿责任的明确依据,其次,在法定代表人越权的前提界定下,以《民法典》第62条第1款作为一般责任规范,通过规范中“执行职务行为”的涵摄,将法定代表人的越权担保行为视为公司越权行为,由此所生责任的承担主体亦为公司,再者,通过《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17条关于担保无效之责任承担的具体规范,可将公司解释为按过错承担无效责任的“担保人”,符合法律规范条文衔接的指引以及逻辑上的协调性,司法实践的判决亦可相证。本文第三章主要是在公司作为越权担保无效责任承担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担保无效情形下所生责任之性质范围,以及公司承担责任时的具体过错之认定。从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界定出发,明确公司因法定代表人越权导致担保行为无效产生的责任应属缔约过失责任,由缔约过失责任确定其一般赔偿范围,再结合公司在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情形下的具体过错,其承载主体既包括作为对外越权行为表达者的法定代表人,也包括公司内部其他机关,尽管法定代表人为公司对外越权之过错表达者,但其他具体过错承载主体之过错对公司责任承担比例的配置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第四章主要是对公司承担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无效之责任的合理配置予以探讨,责任承担理论最终是运用于实务中解决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大量实务案例中对于无效责任权责配置的判决,发现现有裁判在责任配置上的不足之处,以过错为越权担保无效情形下权责配置的重点考量因素,尤其是债权人过错对法人责任成立和范围分担的影响,结合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合理配置有过错的公司和债权人的责任分担比例,以期在司法适用上达致共识的裁判规则。
其他文献
我国现民法上的多数人之债形式规范并不能对因给付不可分,而应共同履行的债务或应共同受领的债权予以调整,存在法律漏洞。由此可能导致现实情形与连带之债效力规则的冲突、司法裁判的混乱以及债权人利益的受损等不利影响。此主要在于共同之债的缺失。就共同之债的概念而言,有共同债务与共同债权,对共同债权采单独请求,共同受领的模式,更能兼具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与请求的便捷性。其类型方面,从债的实践案型、社会关联性、债的数
离婚法中过错行为依据其侵犯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针对人身权益的过错和财产权益的过错,而在针对人身权益的过错中依据过错行为程度的又可区分为一般过错及重大过错。不同的过错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以及不同的后果,重大过错的后果时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经济过错的后果是对无过错方多分一部分财产,一般过错行为此前司法实践中一直沿用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在财产分割时予以多分,此次立法重新规定了该原则,然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并非专
《民法典》第1133条规定遗嘱信托可以作为被继承人设立遗嘱的一种方式,此前,《信托法》第八条规定了设立信托的形式,其中明确承认了信托可以以书面形式的遗嘱加以设立。同时,在近年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亦不乏以设立遗嘱信托进行遗产传承而引发的案件,但由于此前我国继承法律规范未对遗嘱信托的效力明确表态且存在具体操作规范的缺失,遗嘱信托在实践中的运用尚不广泛。从遗嘱信托形式上看,遗嘱为其载体,从实质看,信托为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公益诉讼这一新型诉讼模式逐渐进入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视野。经历了两年的试点之后,我国2017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在实践推行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法治建设的需求来看,仍存在受案范围较为有限等不足。目前学界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已涉及各个方面,研究的重点均集中于基础理论、诉前程序、原告资格、公共利益标准等,对于受案范
股权代持问题之所以纷繁复杂,是因其由两层法律关系构成——首先,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的内部约定(代持合同)是整个法律关系的起点和基础,这是他们的内部合同法律关系,也是股权代持的第一层基础关系。其次,在这基础法律关系之上,隐名股东通过名义股东向公司出资的行为,又在公司法的调整下,产生了外部的公司法意义上的法律关系。这两种关系有所区别但又相互交织:外部的公司法上的效果建立在双方合同法律关系之基础上,合同的
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这七年的实践成果不仅仅是政策实践带来的经济增长,还是上海自贸区法治理论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以供其他自贸区参考借鉴,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随着不断探索与实践,上海自贸区的法治路径逐渐清晰,上海自贸区初步形成了以《授权决定》和《总体方案》为灵魂,《条例》及《管理办法》为骨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血肉的法律体系。上海自贸区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扩大开放、投资领域、金融创
自21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服务已经被视为我国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服务模式的丰富改变了传统家庭养老人员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逐步应对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养老需求问题。但是,蓬勃发展的养老服务没有充分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是国家立法应当面对的首要问题;政府政策的支持、监管以及司法机关对老年人的救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我国养老服务地方立法的紧迫性,养老服务面临的社会
遗产债务清偿制度中遗产债务的处理顺序牵涉遗产债权人的权利实现,过往《继承法》未对违背遗产债务处理顺序的法律后果作出规定,现今《民法典》新设的遗产管理人责任可对该问题予以回应。在此立法背景下,需解决的是,第一,对于违背遗产债务清偿程序的行为,该等遗产管理人责任如何进行适用;第二,对于违背实体上各类遗产债务清偿顺序的行为,除之受损债权人可请求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还享有何种请求权。从现行立法及基本法理出
行政复核作为行政争议的一项专门解决方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决定,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行政机关对下一级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决定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决定的制度。目前学界对行政复核制度的研究甚少,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实践中倾向于把行政复核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救济方式来对待。行政复核制度有着完善我国行政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监督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保障行政
夫妻双方共同订立遗嘱产生的纠纷大量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然民法典未对夫妻共同遗嘱予以回应,实践中法院多基于意思自治、夫妻身份特殊性等肯定共同遗嘱的效力。然而,共同遗嘱订立后夫妻一方撤回共同遗嘱的情形层见迭出,学界及实务对一方撤回权成立与否及撤回后果等问题众说纷纭,暂无定论。因此需要在厘清夫妻共同遗嘱中各方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依托现行法规范及解释方法,分析夫妻一方撤回共同遗嘱的依据、行使规则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