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等23个部委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便形成制度并落户天津。如今,职业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6届,产生了包括中高职选手在内的一大批金牌选手。职业技能大赛的持续开展,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双重影响,另一方面,金牌选手进入工作后职业发展状况也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问题,但目前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实的需要与理论的空缺急需研究者们走进这群特殊的职校生群体,以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状况,为改革职业技能大赛、探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提供微薄之力。为此,本文在搜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广东省五省(市)入职三年内的部分金牌选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与分析,借鉴相关的职业适应性的理论成果,结合开放性访谈结果,自编了由职业心理适应、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和职业环境适应四个维度构成的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职业适应性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以此为工具对金牌选手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的职业适应性现状做出了描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的职业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尤其是在职业人际适应与职业技能适应两个维度上处于较高水平,而职业心理适应和职业环境适应维度则稍显不足。2.不同性别、生源地、工作单位和收入水平的金牌选手在职业适应性各因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在毕业院校、专业对口程度以及工作年限等变量上的差异则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3.影响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职业适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金牌选手个人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职业教育与企业要求脱节、企业不注重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舆论偏见等,建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操作为核心”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技能大赛机制,引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希望金牌选手做好职业规划,企业重视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