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它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农牧交错带上分布着大型煤、油、气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它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西部的整体利益乃至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在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随着区域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人为因素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和土地利用专题图为资料源,借助RS和GIS技术对其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的结果如下:(1)运用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牧草地一直是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势度显著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优势差异逐渐缩小,景观异质性提高。农林用地增加,工矿业和城镇迅速发展,土地利用受人类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2)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对近4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转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期间,总体的土地利用程度为中等,正处于发展期,随着时间推移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土地利用类型间都发生了相互转化。各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农田承包责任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3)引入空间扫描统计方法判定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1977-198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地区位于伊金霍洛旗的东部,土地利用变化以牧草地向农用地转换和未利用地向牧草地转换为主。1987-1998年和1998-2006年间在研究区的中部出现了新的热点地区,转入建筑用地的比例明显上升。表明研究区前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后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工矿业,围绕着城镇和工矿建设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集中连片变化。本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以对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的生态重建起到积极有效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为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利用优化和退化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以促进该类型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