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性工业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介入战略产业的工业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一国为维护其生存与独立,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重点培育与国防有直接关联且具有技术引领性之产业。机械工业即属于此种战略性产业,因此,本文拟按历史时序对1900-1957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进行考察,以探究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机制。1900年,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危局中,机械工业却开始成长。清季之机械工业是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发展的。然而,清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十分低效,且随着清廷国势日衰,市场逐渐成为主导性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伴随着市场诱导,中国机械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北洋政府治下,国家渐趋失序,自由市场对产业而言构成了双刃剑。由于市场需求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本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工业沦为技术能力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面对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在加强战备的过程中,亦强化了对机械工业这一战略产业的引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其技术导向战略提升了产业实力。同时,国民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产业实施干预。尤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的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但是,战后,国民政府放弃了战时政策,再加上重新开放市场,国内幼稚产业遂暴露于进口美货的严重打击之下,机械工业受灾尤重。1949年,中共建政后,形成强势国家对产业全面渗透的态势。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家独立,新政权将机械工业视为战略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态度。苏联及东欧技术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改变了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轨道,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一个“军事-工业-大学综合体”开始在中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性工业化,在历经曲折后,终于得以大规模展开。因此,对欲改善其所处国际地位之后发展国家而言,自由市场乃双刃剑,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过度的开放会将后发展国家幼稚的战略性产业暴露于发达国家资本的打击之下,而且市场的比较优势原则会诱导后发展国家的高端产业低端化,挫败其技术能力之提升。因此,国家嵌入产业是必要的,但这要求国家统治集团有坚强的战略意志,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牟取小集团私利的倾向,由此形成强韧的国家能力。进一步说,不管在企业层次还是国家层次,战略都意味着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理性之超越,唯有此种战略意志能使后发展国家追赶先进,而这种战略意志之不易获取及保持,可以解释为何数百年来能改善其国际地位的后发展国家屈指可数。
其他文献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贸易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力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却很少,在电视剧、音乐、游戏等行业虽然贸易
<正>大数据能够为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带来本质性、革命性的变化。石油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脉。而石油企业的档案资料包括了勘探生产、
著名的输入假说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监控模式中的一部分,输入假说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控模式”
<正>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及中外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重要的一页。与郑和下西洋联系在一起的《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中国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如果古希腊文明可以概括为“哲学”,古希伯来文明可以概括为“神学”,那么中华传统文明就可以概括为“人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因此
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教研教改一直是作为解决教学问题而使用的具有正面价值的概念,是优化教学质量、提高育人水平的关键所在。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切实做好教研教改的落
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选择题是当前新课标高考复习的热点题型,这类题围绕着粒子数目展开设问,涉及内容多,知识面广。文章对22.4L/mol、微粒数目、化学键三个命题点做了细致的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已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部分教育对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漠然态度更是从根本上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业务量需求,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场改、扩建和新建大型机场的高潮,机场陆侧交通将面临新的发展
只有关注客户的个人特征和个性需求,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一支数据团队;必须注重数据的分析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