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因其较高的恶性程度、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晚期HCC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而索拉菲尼(Sorafenib)作为HCC靶向治疗中为数不多的多靶点药物,广泛应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中,可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及VEGF和血小板因子(PDGF)受体,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92047):内质网应激相关超级增强子对肝癌细胞自噬的调控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2019.01-2022.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因其较高的恶性程度、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晚期HCC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而索拉菲尼(Sorafenib)作为HCC靶向治疗中为数不多的多靶点药物,广泛应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中,可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及VEGF和血小板因子(PDGF)受体,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索拉菲尼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其原因尚待明确,有报道称可能与自噬、缺氧等应激条件有关。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作为细胞中常见的应激反应,适当的ERS可起到保护作用,极端ERS亦可独立诱导细胞凋亡。HCC患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发展而来,病毒感染、供血不足等生理环境易诱发肝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而在HCC患者的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活跃,能量缺乏、氧化应激和Ca2+稳态缺失同样加剧了内质网应激。这一过程或许参与了药物耐药性的出现。NAT10全称N-Acetyltransferase 10,位于11号染色体上p13区,其编码的蛋白质是目前唯一同时具有乙酰化酶结构域和RNA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被认为是RNA ac4C修饰酶,参与了组蛋白乙酰化、t RNA乙酰化及18S r RNA的生物合成等过程。后续研究发现,NAT10可能通过影响m RNA ac4C修饰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NAT10基因在ERS的HCC细胞中的表达量,同时对比si-RNA及Remodelin对ERS的HCC细胞中NAT10基因的抑制情况,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经索拉菲尼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ERS的HCC对索拉菲尼治疗的敏感性。方法1.调取本院HCC确诊患者组织蜡块,完善免疫组化,了解NAT10表达率;2.在肝癌细胞株Hep G2与Huh7内加入衣霉素(Tunicamycin,TM),蛋白印迹法观察GRP78表达情况,明确细胞是否诱发ERS;3.将肝癌细胞株Hep G2与Huh7各自分为6组,以第一组为对照组,后五组分别加入TM,浓度依次为0.3125、0.625、1.25、2.5、5μM进行培养,再选择内参基因GAPDH及β-actin作为对照,使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AT10基因表达情况;4.对经ERS处理后的肝癌细胞株Hep G2与Huh7,分别加入si-RNA,使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AT10基因表达是否被抑制,并重复实验选取最优片段;5.通过前期实验及本次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将细胞实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Remodelin组和si-NAT10组,对照组为Control组和si-NC组,在已通过TM诱导处于ERS状态的肝癌细胞株Hep G2和Huh7中,分别利用si-RNA敲除或Remodelin抑制NAT10表达,再加入索拉菲尼处理,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6.记录上述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并使用Graphpad等软件绘制图表。结果1.经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NAT10表达率为87.1%;2.经蛋白印迹实验检测,TM能有效诱发HCC细胞出现ERS,在经ERS处理后的肝癌细胞株Hep G2与Huh7中,NAT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使用特异性抑制剂Remodelin或者si-RNA能有效抑制NAT10表达(P<0.05);3.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在Hep G2细胞中,control组、Remodelin组、si-NC组、si-NAT1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79%、51.37%、12.63%、29.32%;在Huh7细胞中,control组、Remodelin组、si-NC组、si-NAT1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38%、38.71%、25.68%、32.74%,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增加(P<0.05)。结论1.在选取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提示NAT10显示出较高的阳性表达率(87.1%);2.在发生内质网应激的肝细胞癌中,NAT10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在发生内质网应激的肝细胞癌中,通过抑制NAT10基因的表达,可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导致索拉菲尼介导HCC细胞的凋亡率上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强建筑材料逐渐普及,若将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结合形成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将会有效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并提高高强钢管的局部稳定性能,从而充分发挥两种高强材料的优势。目前,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常温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已较完善,但对其高温下抗火性能和高温后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仍较少,且高温下防火设计与高温后损伤评估方法尚属空白。本文针对恒高温后圆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剩余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造成了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在众多能耗中,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实施建筑节能,对减少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利用相变材料这一高效的储能介质,将其整合到水泥砂浆中去,制备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相变储能砂浆建筑材料,使其在具有储热功能的同时,仍然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本文采用二元低共熔水合盐(Na2C
目的:食管瘘是放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难以根据单一的指标准确预测食管瘘的发生。本研究拟结合人口统计学、肿瘤特征、治疗相关数据和血液学数据,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的预测模型来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相关食管瘘的发生风险,从而筛选出食管瘘高危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4-2020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放疗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阳性合并相应EGFR突变蛋白表达的IV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EGFR-TKI治疗的疗效,同时探讨第一代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3月30日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已知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IV期肺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
目的:观察监护下有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训练,研究其实施有氧训练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有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有氧训练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
正交层板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是适用于建造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新型工程木产品,对正交层板胶合木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推广正交层板胶合木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正交层板胶合木受弯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到了正交层板胶合木受弯构件的承载性能和受力机理,并确定了不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
随着方钢管结构在建筑和土木工程机械中的广泛应用,方钢管的检测对于确保这些建筑和机械的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最常用的传统超声检测方法检测效率较低。基于该现状,本文将超声导波的检测技术应用到方钢管的检测中来,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钢管中的损伤识别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利用半解析有限元法推导了方钢管结构的频散方程,将其频散曲线与板和圆管结构对比,分析了方钢管中导波模态随频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DTI)在辅助定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责任节段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0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参考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这些患者均进行颈椎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获得各向异性图,并记录每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视觉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多。作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科研的活动场所,高校学习空间的光环境对于学生们的视觉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高效率工作状态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光环境是本研究的工作目标,为今后高校学习空间的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性帮助。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从人因功效学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学习空间的光环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