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间人才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但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心理状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感,激发和保持员工在工作中的活力,既是组织行为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内外竞争激烈,员工工作压力大,彼此间的摩擦也逐渐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职场欺凌行为,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研究依托于资源保存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社会胜任模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探讨职场欺凌行为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员工的正念水平在职场欺凌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发放纸质问卷以及电子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13份。运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了企业的职场欺凌行为对员工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以及正念水平在职场欺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职场欺凌行为对员工职业倦怠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职场欺凌的工作骚扰、个人损毁、身体恐吓或威胁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有正向影响;职场欺凌的工作骚扰、个人损毁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维度有正向影响;而身体恐吓或威胁维度与去个性化维度没有相关关系。
(2)正念水平对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皆产生负向影响,即正念水平越高,员工越不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负向心理,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程度越低,越容易获得个人成就感。
(3)正念水平负向调节了职场欺凌与职业倦怠及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两维度之间的关系,即正念水平越高的个体,职场欺凌对职业倦怠(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的正相关越弱;而在职场欺凌和去个性化之间没有调节效应。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围绕如何减少组织职场欺凌现象以及降低员工职业倦怠感提出了以下管理意见和建议:改善组织内部工作环境,打击职场欺凌行为;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平衡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采取多元差异化激励手段,降低欺凌行为消极影响;完善正念训练机制,提高员工正念水平等。此外,本文总结了样本数据容量和区域分布有限等方面的局限,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展望。
本研究依托于资源保存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社会胜任模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探讨职场欺凌行为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员工的正念水平在职场欺凌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发放纸质问卷以及电子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13份。运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了企业的职场欺凌行为对员工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以及正念水平在职场欺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职场欺凌行为对员工职业倦怠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职场欺凌的工作骚扰、个人损毁、身体恐吓或威胁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有正向影响;职场欺凌的工作骚扰、个人损毁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维度有正向影响;而身体恐吓或威胁维度与去个性化维度没有相关关系。
(2)正念水平对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皆产生负向影响,即正念水平越高,员工越不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负向心理,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程度越低,越容易获得个人成就感。
(3)正念水平负向调节了职场欺凌与职业倦怠及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两维度之间的关系,即正念水平越高的个体,职场欺凌对职业倦怠(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的正相关越弱;而在职场欺凌和去个性化之间没有调节效应。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围绕如何减少组织职场欺凌现象以及降低员工职业倦怠感提出了以下管理意见和建议:改善组织内部工作环境,打击职场欺凌行为;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平衡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采取多元差异化激励手段,降低欺凌行为消极影响;完善正念训练机制,提高员工正念水平等。此外,本文总结了样本数据容量和区域分布有限等方面的局限,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