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不断普及,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得到凸显。人们利用社交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获取信息、分享观点,利用其互动性强的优势参与多方互动,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不仅从微观层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宏观层面影响了国际传播环境,成为国际信息传播中日渐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Twitter是国际上拥有最多新闻关注用户的社交媒体网站之一,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不断普及,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得到凸显。人们利用社交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获取信息、分享观点,利用其互动性强的优势参与多方互动,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不仅从微观层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宏观层面影响了国际传播环境,成为国际信息传播中日渐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Twitter是国际上拥有最多新闻关注用户的社交媒体网站之一,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议题丰富,参与度高,互动性强,是各国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报道平台。今日俄罗斯(RT)作为俄罗斯的国际传播航母,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拥有了一席之地,而新华社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拥有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承担着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2020年一场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个人乃至世界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其受关注程度高,讨论范围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今日俄罗斯(RT)和新华社在Twitter平台上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作为样本,基于框架理论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借助统计检验总结双方在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共性和差异,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对外传播实践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探索路径。本文通过对今日俄罗斯(RT)和新华社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高中低框架对比,发现在高层次框架中二者在报道数量的趋势变化和主题倾向上具有共性,在议题聚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中层次框架中,多形式综合呈现和引用多方信源是此次报道的重要特点,但今日俄罗斯(RT)倾向于运用动态视频呈现报道,信源分布较为均衡,而新华社则侧重于用静态图片还原场景,信源引用对象也较为单一。在低层次框架中,今日俄罗斯(RT)使用大写、重复等方式突出重点词语,新华社则通过使用数字增强报道的说服力,而在不拘泥于语法规则的句式、强化表达效果的修辞以及清晰明了的标签引导语使用上,二者表现出显著共性,但在具体的使用数量和使用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从整体来看,今日俄罗斯(RT)通过结果框架描绘了一幅“世界性战疫”的图画,新华社则通过事实框架传递出“中国担当”的声音。究其原因,框架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共性是由于双方经历的相似性导致对外战略的提出具有相近的背景,对国际话语权的渴望促使双方在传播中积极、及时地进行议程设置,以掌握报道主动权;双方对新媒体的投入建设能够带来多元化的报道呈现方式,实行本土化采编保证传播内容贴近目标国文化,避免出现信息偏差,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框架使用中的差异则归因于媒介定位和文化差异,两个媒体战略定位的不同导致双方在议题、信源等方面关注角度不同,东西方文化的传统差异也让他们在传播中构建了不同的形象。本文通过框架对比和原因分析,为我国媒体在对外宣传中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经验,即媒体可以从战略、时效、态度、形式、议题等方面进行传播路径的优化探索。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4%~10%。病变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大部分分布于头颈部,而分布于面部的血管瘤约有1 5.8%侵犯鼻部。由于鼻部血管瘤有较高的毁容及功能损害风险,2019年美国儿科学会将其列为高风险等级管理。目前对于鼻部血管瘤的治疗呈现多元化状态,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全身治疗、有创治疗等,但目前尚无学者将不同治疗方式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系统性的进
本文在探究新兴技术和传播学发展的基础上,将公共文化场馆自身的建设置于智能时代大的传播环境中,强调了技术对公共文化场馆传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在智能传播环境下公共文化场馆受众拓展的创新策略。技术的变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数字化生存的人更展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公共文化场馆尤其要重视人的变化、了解人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展开受众拓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受众在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新变化,包括心理上的情
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组织技术、牵张成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糖尿病足、骨膜牵张、骨膜牵张成骨、骨膜牵张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是欧洲音乐浪漫主义时代一位涉猎广泛、作品丰富的音乐巨匠。他的艺术歌曲——特别是法语艺术歌曲——的创作,以往受到的关注却比较少。实际上,他的法语艺术歌曲集中在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开创阶段,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演唱及研究价值。李斯特的法语艺术歌曲在他所有艺术歌曲中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从而有着独特且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关注的
幼儿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幼儿师资的培养与质量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幼儿师资的专业,其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师资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在学前教育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音乐本能的开发、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泰奥多尔·古维(Theodore Gouvy,1819-1898)于1888年创作的木管九重奏《高卢小组曲》(Op.90)。古维是19世纪欧洲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主要以交响曲、室内乐等器乐作品为主,虽然与当时歌剧盛行的欧洲似乎毫不相干,但其作品在传统技法之上融入了大量法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音乐风格,并得到同时期广大音乐家的认可。《高卢小
东山魁夷(ひがしゃ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是日本现当代著名风景画家,他以澄澈的画风与和谐、纯净的色调闻名于世界画坛,通过对外部风景的把握描绘,从而传达对生存、生命的价值及思考,与对自然美好的渴望与喜爱,展示了其丰富自由的精神世界,被人誉为“心象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品并不是对自然风景单纯复刻与描摹,他十分注重形式美的表达,使画面在保持传统日本画形式美感的基础上,加入西
塞札尔·弗朗克(Cesar Franck,1822-1890),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他一生创作涉及众多领域,其中的钢琴独奏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极具特色,创新性地将古典主义的形式与浪漫主义的语汇相结合,对后世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笔者选择了弗朗克晚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首钢琴独奏作品:《前奏曲、圣咏与赋格》以及《前奏曲、咏叹调与终曲》为研究对象,
心性之学乃儒学核心问题,儒家的美论亦离不开心性。儒家立学的基本思路为下学上达,下学的内在动能为心性的召唤,上达是“本心”的纯然显露。本文旨在以先秦儒家心性工夫为线索,寻求到中国古典美论的精神内核。第一章讲何为心性与心性工夫,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根本上,心性工夫表现为先秦儒家对内圣外王天人合一之境的追求,内圣是个体精神内在的圆满,而外王则是精神内在圆满的外在呈现。随着心性工夫的深入,对心性的体悟
社交时代的到来,让社交媒体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伟大产物。中国社交媒体从网络论坛发展至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网络。在短短几十年间,国内社交媒体经历了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也经历了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新技术的融合和冲击。伴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兴衰交替,社交媒体的使用者逐渐成为了网络空间中的“移民”并开启了社交媒体间的迁徙之旅。同样在这几十年内,作为“数字原住民”主体的中国青年群体迅速崛起,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