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驱逐者:美国城市的贫困和利益》(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节选自美国非小说《被驱逐者:美国城市的贫困和利益》。非小说的翻译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贫困问题的途径。然而,由于原文本的复杂特征,要获得合格的翻译具有挑战性。非小说是小说与纪实小说的结合。一方面,非小说记录着事实。另一方面,它又允许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造。因此,非小说属于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要保持来源信息的真实性和对文体的忠诚度,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为了迎接这一挑战,笔者寻求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并运用相关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翻译项目的原文本选自《被驱逐者:美国城市的贫困和利益》的前言和第一部分,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发我们对贫困的思考。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充分认识到翻译非小说绝非易事。首先,全面掌握材料所涉及的背景信息是前提准备。其次,在翻译过程中,笔者要跨越文化差异,忠实于原文本的语义,还要避免将个人的想象和情感添加到译文中。最后,笔者要重视读者感受和译文表达效果。在翻译时,按照中文的语用习惯和语法逻辑传递信息,笔者需要重新组织句法结构,跳出原文结构的束缚。笔者期望本翻译报告能为今后非小说的翻译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其他文献
全文共三章,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着重对明末清初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生平和他们的汉文译著,以及明末清初时期在统治阶级对伊斯兰教和回族所采取的政策下三位回族汉文译著家对儒家思想的吸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就是为了充分的说明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重点说明了译著家思想中对儒家文化的借鉴。从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对顺
分别以短期培养的5头牛卵丘细胞(1~5 BCC)为细胞核供体,共用1188枚体外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构建了931枚重构胚(78.4%).体外培养后,763枚(82%)发育至2-细胞期,627枚(67.3%)发育至8-细胞期,
对机械炉排焚烧炉和循环流化床焚烧炉这两种主要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应用于焚烧处理我国混合收集的原生垃圾时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别是遏制二嗯英生成的能力)特点进行了比较.以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阳不振型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阳不振型心肌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果
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始创于1997年,专注于环境卫生领域,主营业务涵盖市政环卫和物业清洁两大板块。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行业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全方位一体化城市环境综合运
企业兼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约在1893 ̄1904年发生以横向兼并为主的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并以此建立起一批蓝筹股公司,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
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开展个性化道德教育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山东省五所高职院校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当代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