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叶植被冠层导度模型构建及应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作为地表与大气进行水热交换的主要途径,是全球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组分,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显著影响。彭曼模型(Penman-Monteith,PM)是估算地表蒸散的常用模型,它对空气动力学理论和能量平衡理论进行了融合,具有精度高、稳健性强等优点。但是,其结果对表面导度(Surface Conductance,Gs)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而该参数难以直接观测,其估算误差是导致ET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Gs由土壤表面导度(Soil Conductance,Gsoil)和植被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Gc)共同决定,分别表征地表蒸发和植被蒸腾对地表蒸散的影响。在植被覆盖地区,ET主要由植被蒸腾决定,对蒸腾的可靠估算将显著降低ET结果的不确性,其前提条件是能精确估算与光合速率紧密耦合的Gc。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冠层光合速率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使得利用遥感信息估算冠层导度成为可能。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利用遥感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估算Gc,不考虑冠层内部不同位置叶片在太阳辐射吸收和气孔导度方面的差异,导致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植被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紧密耦合的原理,构建顾及冠层内阳叶和阴叶差别的冠层导度模型,同时考虑干燥条件下的Gsoil的较小影响,进一步构建了 Gs的估算模型,并利用全球25个通量观测站点(包含8个国内站点)的观测数据率定了模型参数,验证了模型结果;将构建的Gs估算模型与彭曼模型结合,分析了 2006-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分布特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两叶植被冠层导度模型构建顾及冠层阳叶和阴叶在太阳辐射吸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方面的差异,将植被冠层分为阴叶和阳叶两部分,模拟其光合速率,输入到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中实现对阴叶和阳叶气孔导度的估算,进而构建了两叶冠层导度模型(SS-Gc)。同时考虑干燥条件下的土壤表面导度的较小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对Gs的估算(SS-Gs)。利用由通量观测数据估算的G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SS-Gs模型比基于LAI(LAI-Gs)和VI(LAI-Gs)的模型的精度高、适应性强,在落叶阔叶林(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DBF)、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ENF)和常绿针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EBF)站点尤为明显。(2)构建的SS-Gs模型可减小ET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将构建的SS-Gs模型与PM模型结合,进行无雨条件下白天ET的估算。利用全球25个通量站的观测数据验证表明,SS-Gs模型可提高ET估算结果的可靠性,模拟与观测ET比较的R2(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为0.7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 0.71 mm/day;基于 LAI-Gs 模型估算的 ET与观测数据比较的R2和RMSE分别为0.69和1.06mm/day;基于VI-Gs模型估算的ET与观测数据比较的R2和RMSE分别为0.69和1.01 mm/day。与LAI-Gs和VI-Gs模型相比,SS-Gs模型能有效地避免在森林和草地站点生长季ET的高估。(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s的变化特征利用2006-2010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LAI和由气象站观测数据插值生成的气象场数据驱动SS-Gs模型,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s的变化特征。2006-201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s年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17 mm/s,年际变化不明显,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内蒙古、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Gs年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4 mm/s;在东北、华北、中部、华东及大部分西南地区,Gs年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4~7 mm/s;而在云南南部、华南及台湾地区,Gs年平均值较高,变化范围为7~17 mm/s。利用SS-Gs模型估算Gs年平均值略低于利用VI估算的结果。(4)基于SS-Gs模型估算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变化特征利用Gs-SS(SS-Gs模型估算的Gs结果)和PM模型估算白天的ET,并考虑夜间ET和冠层降水的蒸发,进行2006-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逐日ET的估算。利用中国8个通量站的ET观测验证表明,估算的逐日ET与观测数据比较的 R2 为 0.24~0.81、RMSE 为 0.64~2.72 mm/year。2006-2010 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年平均值约为420 mm/year,2006年的平均ET最高,为428.15 mm/year,而2009年的ET平均值最低,为407.25 mm/year。ET年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内蒙古、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年ET值较低,普遍小于200 mm/year;在东北及华北地区ET的年总量为200~400 mm/year;在西南部分地区、华中地区及华东的部分地区,ET的年总量为400~600 mm/year;在藏南部分地区、云南省南部,华南地区及大部分华东地区,ET的年总量普遍高于600 mm/year。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人类消费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经常受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Fox)的侵染,导致质量和产量严重降低,从而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良性发展。展开对该两种病害的防御相关基因或抗病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马铃薯抗病育种的目标基因选择和应用研究。植物磷脂酰丝氨酸脱羧
学位
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为鼠李属(Rhamnus)灌木,其叶可入药也可食用。嫩叶可作为中医药用,主要功效为清热除烦、消食化积;此外,柳叶鼠李叶有浓香味,在山西和陕西民间用以代茶。本实验室对其适茶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适合作为茶饮且富含黄酮和蒽醌类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采用低共熔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相结合,建立了柳叶鼠李叶中槲皮素、大黄素-
学位
目的 基于现代文献总结原发性低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及不同时期的证素变化规律。方法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2年2月收录的原发性低血压病证候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其证候特征及2000年前后的证素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39篇,总病例数4 526例,涉及四诊信息69个,出现频次前5位依次是头晕(3 047次
期刊
植物感夜运动是指许多豆科(Leguminosae)和酢浆草科(Oxalidaceae)植物的叶片白天开展、晚上闭合的昼夜节律性运动。植物叶片运动是由于叶枕远、近轴两侧皮层运动细胞的膨压发生不同变化而引起的。感夜运动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植物的叶柄及叶枕的解剖结构、水通道蛋白和相关离子通道蛋白,如含羞草(Mimosa pudic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雨树(Samanea
学位
谷子是我国主要的小杂粮,兼具有营养丰富、口感优等特点,是模式作物之一。干旱是导致谷子作物严重减产的主要因素,对谷子耐旱基因的研究可为产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ORANGE(OR)是在橙色花椰菜突变体中首次发现的基因,它可以诱导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但谷子中ORANGE基因尚未被研究。本研究为对该基因在植物干旱胁迫中进行分析,首先筛选了八个品种的谷子在生长发育时期的抗旱性,采用
学位
为了探究不同强度UV-B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即双向凝胶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鉴定)对UV-B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以期发现一些可能作为紫花苜蓿抗UV-B的潜在靶标蛋白。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种类和功能分析,初步揭示苜蓿叶片响应UV-B胁迫的调控网络。该研究中获取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以用于指导UV-B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为提高植物UV-B
学位
N末端乙酰化(N-terminal acetylation,NTA)是真核生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NTA主要为共翻译修饰,通过在N端氨基上附加一个乙酰基,其N端电荷、疏水性和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改变对靶蛋白的寿命、折叠特性和结合特性都有影响。NTA是由一系列进化保守的N末端乙酰转移酶(N-terminal acetyltransferases,Nats)催化完成的,由乙酰辅
学位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产中严重的病害。SRF是一种亮氨酸重复类受体激酶(LRR-RLK),在生长发育、感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及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R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然而对马铃薯SRF基因家族了解非常有限。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进化树、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共线性、染色体定位、启动子分析以及热图等多方面对马
学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生产严重受到青枯病(Bacterial wilt)的威胁,青枯病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RIN4(RPM1-interacting protein 4)已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被多种致病效应子靶向,受到不同免疫受体的保护。有关RIN4的研究集中在功能的信号转导机制、细菌效应子对RIN4的修饰以及在防御相关
学位
农业管理措施轮作已在许多国家和作物中流行,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轮作是中国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目前,对小麦/玉米轮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微生物差异和病原微生物发病及防治措施等仍缺乏全面的了解。本研究以小麦/玉米长年轮作田作物根际土壤为材料,比较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麦/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