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植物与水产动物的结合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具有味道鲜美、繁殖率高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也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水产品需求量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污染,黄河鲤的种质资源令人担忧。因此,研究不同种类和密度的沉水植物对黄河鲤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的变化、黄河鲤的生存状况和营养品质以及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黄河鲤应用到养殖桶中,在不换水的养殖过程中,监测养殖水体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测量黄河鲤的形态学指标以及营养品质和沉水植物的生长、生存等情况,为黄河鲤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黄河鲤为养殖对象,探讨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正常密度、高密度、单种和混合种植9种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的变化情况,无黄河鲤组的水质优于有黄河鲤组的水质;其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NO3--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与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P<0.05);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的NO2--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P<0.05),正常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和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NO2--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和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NO2--N浓度较高(P<0.05);根据《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水质均达到一级标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的TN级别均达III类或以下,其余DO、CODMn、BOD5、TAN、TP级别均达到III类或以上;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水质均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水平。综合而言,为期81天的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种植模式的养殖水体较其他沉水植物-黄河鲤种养模式好。(2)本试验研究了7种综合种养模式组中沉水植物对黄河鲤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其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黄河鲤全长最大(8.82±0.12 cm)显著高于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8.22±0.10 cm);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平均体重最大(9.42±0.37 g)显著高于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7.50±0.30 g);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成活率最高所有模式组的空壳质量比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肝体比均高于其余模式组;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脾体比均高于其余模式组;从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和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来看,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中黄河鲤的氨基酸显著高于F组(P<0.05),其正常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和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的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和对照组的含量(P<0.05);从脂肪酸含量来看,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中黄河鲤的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低(32.77±1.87)%,正常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11.61±1.17)%,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55.18±2.87)%。(3)本试验比较了8种综合种养模式中黄河鲤对沉水植物产生的影响,其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最后是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同时这三组试验结束时的生物量比试验初始时的生物量均增长,其余模式组的生物量均是试验结束生物量比试验初始生物量低;各模式组成活率的比较: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正常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正常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高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通过比较正常密度或高密度混合种植中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各自的生物量,综合而言,黄河鲤对篦齿眼子菜的影响大于金鱼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