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沿岸带常分布着固着藻类,固着藻类过度生长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附着在藻类、细菌和其他材料膜上的粘泥等。因此生物膜生物量的变化将对食物链和水环境产生影响,其过度积累可能会在多数水体中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当生物膜死亡时,会形成絮状物进入水体,堵塞供水公司的过滤系统。本论文以固着藻类为主型的生物膜控制为目的,结合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共同探讨影响生物膜生物量的因素,从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沿岸带常分布着固着藻类,固着藻类过度生长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附着在藻类、细菌和其他材料膜上的粘泥等。因此生物膜生物量的变化将对食物链和水环境产生影响,其过度积累可能会在多数水体中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当生物膜死亡时,会形成絮状物进入水体,堵塞供水公司的过滤系统。本论文以固着藻类为主型的生物膜控制为目的,结合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共同探讨影响生物膜生物量的因素,从生物操纵角度阐明水生动物对固着藻类的调控,为人们更好地管理水体生物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得到的结论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为更好地了解生物膜的决定因素,我们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和丹江口水库为例,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来比较和量化其影响生物膜生物量中多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渠道的生物膜过度堆积,水温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在两个生态系统中,解释生物膜生物量的生物因素完全不同。GLM和SEM的证据表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生物膜积累具有显着的抑制效应,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通过摄食软体动物对渠道生物膜生物量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来自稳定同位素数据的贝叶斯混合模型还证明生物膜是日本沼虾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72.50±121.90%)。然而,在渠道中,生物膜是渠道软体动物食物的主要成分(70.20±19.80%),而子陵吻虾虎鱼的食物中软体动物的比例较高(67.40±8.00%)。在这项研究中,揭示了生物膜积累的决定因素,这为南水北调渠道及其上游水库的生物操纵提供有用的信息。(2)固着绿藻常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其为代表的水绵(Spirogyra)在多数水体中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学问题,因而受到研究者们广泛关注。水绵在湖泊、池塘等水域爆发时会降低水体溶氧含量,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利用日本沼虾的食性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水绵的控制。目前日本沼虾对水绵调控的生态学功能发挥与日本沼虾密度的相关性尚无研究。为研究日本沼虾在不同密度下的对水绵的调控机制,设置空白组(0.00 g/L)、日本沼虾低密度处理组(0.13 g/L)、中密度处理组(0.26 g/L)、高密度处理组(0.52 g/L),研究其对水绵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三组均对固着态水绵有显著抑制,以低密度组的固着态水绵生物量最低,调控效果最好,但日本沼虾对水绵的抑制作用并不随日本沼虾密度增加而更为显著;高密度日本沼虾处理组会促进浮游态水绵生物量显著增加;与低密度组、中密度组相比,高密度处理组显著促进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其它固着藻类、浮游藻类以及浮游动物的增加。(3)既然日本沼虾可以控制水体中固着藻类的生长,南水北调干渠中日本沼虾与大量固着藻类共存地现象可能与日本沼虾所处生态位及所受竞争胁迫有关。为弄清日本沼虾所受竞争胁迫地问题,研究了子陵吻虾虎鱼与日本沼虾两者之间的共存关系,探究温度影响下子陵吻虾虎鱼与日本沼虾的丰度变动,探究其季节演替机制。设置常温组温度为14-22℃、低温处理组的温度为10.00℃、高温处理组的温度为26.00℃。养殖桶内投放同等体重的日本沼虾以及子陵吻虾虎鱼共培养50天,丰度比例为1:1。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组鱼虾的总丰度86.67±5.77个/m~3,为三组中最大。低温组日本沼虾与子陵吻虾虎鱼的丰度比为1.60:1,高温组丰度比为1:1,常温组丰度比为0.58:1。综上所述,子陵吻虾虎鱼与日本沼虾的总丰度在低温组(10.00±0.50℃)最大,从丰度比例来看,日本沼虾在低温水体占优势,子陵吻虾虎鱼在常温水体占优势。(4)底栖软体动物常附着在以固着藻类为主型的生物膜上,其作为固着藻类的摄食者,可能在食物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底栖软体动物以及鱼类对水绵的调控。利用萝卜螺(Radix sp.)、子陵吻虾虎鱼、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日本沼虾的食性特点探究对水绵的调控。设置空白组(0.00 g/L)、萝卜螺处理组(0.13 g/L)、子陵吻虾虎鱼+萝卜螺处理组(0.13 g/L+0.13 g/L),高体鳑鲏+萝卜螺处理组(0.13 g/L+0.13 g/L),日本沼虾+萝卜螺处理组(0.13 g/L+0.13 g/L)。结果表明,萝卜螺并未起到对固着水绵以及浮游水绵的有效抑制,高体鳑鲏可以显著的抑制固着水绵,是生物操纵抑制水绵的良好选择对象。高体鳑鲏对总磷和可溶性磷浓度的影响显著,促进了水体磷循环。日本沼虾在实验中对水绵的抑制效果除与密度相关,还与温度有关系。
其他文献
汉语志愿者赴任海外,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是机遇更是挑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顺利开展汉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赴泰志愿者跨文化语言交际案例,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后期志愿者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而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本文调查了2019年赴泰国巴真北柳片区任教的40名汉语志愿者,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到25个跨文化冲突相关案例。我们在深入了解201
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S职业学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认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基于S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从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思想引领、完善教师队伍、改革考核制度、加强学科融合、涵养职业匠心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在语言学研究中,重叠形式是一种具有代表性、较为常见的语法手段,人们对重叠这一语言现象的关注多集中在动词、形容词、名词和量词等这一些词类上,而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副词也存在重叠的现象。副词作为现代汉语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在词汇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词类,更是在进行虚词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而这类重叠形式的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在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代汉语中,“住”是常用的动词之一,也是典型的结果补语之一,这两种用法在日常交际中都有很高的使用率。作为补语跟在不同动词后的“住”在句中具有不同的语义,这一特点对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语义系统较为复杂的“V住”时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误。因此,“V住”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实用且重要的知识点之一,研究清楚其语义系统,总结规律,对于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
“好”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之一,它与动词“V”、助词“了”组成的“V好+了”结构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极为常见的,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现有研究中,关于“V好+了”结构的语义类型主要有完成、完善和结果三种,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了“V好+了”表状态的情况,并对这四种语义类型的异同进行总结,分析其动词的语义特征及补语“好”的语义指向,认为不同语义类型的“V好+了”,其动词的特征存在差异,但都具有[
“起来”附于谓词性词语后充当补语时被称为趋向补语。相较于其他趋向补语而言,其语义更加复杂,引申义虚化程度更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难点。“起来”常与动词相结合,构成动趋式“V起来”结构,且该结构的教学贯穿于学习者汉语习得过程的始终。对于泰国留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母语系统中也有相似的连动结构,但该结构与动趋式“V起来”在语义表达、带宾句式及否定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动趋式“V起来”也是
方位词“下”在现代汉语中比较重要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目的语学习者在习得方位词“下”的基本义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由于方位词“下”复杂的隐喻义,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方位词“下”时常常会产生各种偏误。本文选取方位词“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式分析方位词“下”的语义特征,从可视的空间意象图式延伸到隐喻范畴。然后分析方位词“下”的惯用搭配,其主要分为“(在)+N/NP+下”和“N/NP+下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会造成地基土体扰动,由此产生的土体刚度退化会影响地基土体的振动响应。为考虑近场施工扰动对后期隧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静力有限元和2.5维动力有限元联合的求解方法。首先,基于饱和土的波动方程,推导了以土骨架位移u和孔隙水压力p表示的u-p格式的饱和土2.5维有限元表达式,结合拉伸函数构建完美匹配层边界,建立u-p格式下饱和地基下的2.5维有限元-完美匹配层动力模型。其次,采
锦鲤(Cyprinus carpio L.)具有重要的市场经济价值,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锦鲤都是通过杂交选育获得,体色存在较大的变异,市场上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锦鲤数量较少。因此有必要对锦鲤体色形成的遗传机制进行解析,这也为后期优质锦鲤的选育提供参考数据。目前,人们在黑色素细胞增殖和色素合成等方面获得了较多进展,但在其他非黑色素细胞中的研究较少。模式动物斑马鱼中的碟啶代谢通路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在
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养殖黄河鲤(Cyprinus carpio)普遍存在脂代谢性疾病频发、肌肉品质下降、免疫力低等问题,已影响了鲤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降低鱼体脂质过量沉积、改善水产品品质等问题。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茶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促进脂质转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改善水产品品质等功效。但是,茶叶在运输、生产和包装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茶碎,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实际上,茶碎中的营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