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西方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随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AMD也已成为我国老龄人群中的常见病。AMD患者发展到疾病晚期,会出现黄斑区感光细胞退行性改变和死亡,脉络膜血管的萎缩。带部分脉络膜的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植片只有在血管萎缩的植床上再血管化才能存活,进而起到挽救感光细胞的作用。目的:1、应用RPE清除术建立模拟AMD的动物模型,观察清除术后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的病理变化,初步筛选带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自体RPE移植的手术时机;2、观察自体植片移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植床表面的生存状况;3、观察自体植片对损伤的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机械性刷除青紫兰兔眼底髓线上方的RPE细胞,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清除区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变化;将带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自体RPE植片移植到RPE清除术后14天的植床表面,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动态观察清除植片血管化的情况;将青紫兰兔随机分为移植组及对照组,取单眼手术,移植组,行带部分脉络膜的自体RPE移植手术;对照组,行单纯RPE清除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移植区与对照区外核层厚度,并观察移植区感光细胞外节长度。结果:1、RPE细胞清除术后相邻的感光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和死亡,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2、部分脉络膜的自体RPE植片与毛细血管萎缩的脉络膜植床建立了血液沟通;3、损伤的感光细胞外节在带部分脉络膜的自体RPE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不断延长,与植片RPE细胞形成镶嵌样结构。结论:RPE清除术可模拟萎缩型AMD及渗出型AMD剥膜以后的病理变化,为自体RPE移植挽救损伤的感光细胞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带部分脉络膜的自体RPE植片可以在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的植床表面存活,并促进损伤的感光细胞外节再生。为移植手术后恢复视功能奠定了组织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