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千年伊始,世界各地都在进行严肃而大有希望的教育改革,教师的职业发展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要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学科备课组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能发展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并进而试图在现有教师培训体制下,提出一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具体而言,本论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备课组如何能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2)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甚至是教师生活的影响是什么?(3)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本研究在玉城中学进行,研究对象是该校高一英语备课组的七位教师。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人种志研究法、叙事研究、个案故事法、和观察法等等。数据形式为:教师反馈性日志、教师电子回信、群体讨论录音记录等等。本文的分析部分结合了叙事性话语分析和批判性话语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叙事性话语分析由4部分组成,描述了学科备课组发展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全过程,阐述了学习共同体对教师的影响。基于学习共同体,教师身份,教师发展等理论的分析表明,生活在共同体中的教师通过教师身份的重建和完整身份的认同促进教师的发展。分析也表明,共同体中教师的交互活动具有“真正的共同体”(Palmer,1998)的品质。批判性话语分析部分以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同体中并没有明显的权力分配,共同体成员分享权利和义务,因此,这是有利于共同体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基于分析,本文对促进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应该具备的特征做出以下启示:首先,共同的愿景是共同体的源头和发展的动力。教师在理解和被理解中完成自我的发展,愿景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而发展。其次,健康的机制是共同体发展的保证。对于既定规则的共同尊重能保证共同体的顺利发展,而且,一个“无形”的领导对于共同体的发展也是必要的。最后,适宜的环境能加快教师的发展。在本案例中适宜的环境表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为中心,以及以共同体为中心三个方面,也就是说,共同体的建立旨在接近“真正的共同体”,共同体的成员在合作和学习中能体现贡献和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