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法重点梳理移动医疗APP(Application)构建方法,结合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结果,构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通过专家咨询及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形成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并探究支持性照护APP对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获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获取智能手机领域APP构建的原始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分析。基于课题组前期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结果及文献回顾,在支持性照护理论及多阶段优化策略下,构建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结合专家咨询,对移动医疗APP功能、模块及内容进行修改。在软件开发团队支持下,构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始版本。采用类试验研究设计,纳入宫颈癌患者共82例,其中对照组39例,干预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干预。采用妇科癌症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等量表进行测量。测量时间点为入院当天(T0)、出院当天(T1)、出院后1个月(T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比较两组患者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1.文献回顾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6个研究为质性研究,3个前后对照研究,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3个混合性研究,3个混合性研究均包括前后对照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形成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2.专家咨询结果:共纳入10名专家参加,专家权威系数为0.840。专家对APP专业支持模块的内容、APP功能及模块提出了意见,通过课题组讨论对专家咨询意见进行纳入与反馈,再在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下,构建了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 Android版本。患者端包括五个模块,快速评估、专业支持、互动平台、我的信息及提醒区域。后台管理端主要功能包括内容推送、数据管理、预警值管理、用户权限及交流互动。3.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共纳入宫颈癌患者共8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干预组患者43例,患者保留率73.17%。3.1两组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得分(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得分,时间效应:需求总分、各维度得分(除情感需求维度外)及特异性需求维度在不同测量时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互效应:两组信息需求维度,干预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均<0.01),分组效应:两组需求总分、信息需求维度得分、技术需求维度得分及特异性需求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比较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需求得分的变化。需求总分、技术需求维度得分及照护需求维度得分在T1,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干预后两组需求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指出,在T2时,需求得分(除情感需求维度及照护需求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两组患者心理困扰、生活质量量表得分(1)两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受到分组效应的影响(P<0.05),干预组患者在不同测量时点的心理困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患者心理困扰不同测量时点得分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心理困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T1,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定性反馈结果:纳入5例患者,结果提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同时患者也对界面操作、干预内容及互动支持模块提出修改及完善建议。结论基于课题组前期的需求评估及文献回顾结果,通过专家咨询和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形成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并进行临床初步应用。构建方法及流程系统科学,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干预结果显示移动医疗APP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围术期宫颈癌患者的部分支持性照护需求,改善患者心理困扰。定性反馈结果也对移动医疗APP干预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促进了APP的可持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