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蕹菜浮床技术初步运用于池塘养殖,旨在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和减轻养殖活动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为我国水产养殖业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适合池塘水环境生长的蕹菜品种。运用浮床系统,比较研究了华中地区4个常见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品种(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叶白梗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生长潜能、生长周期上明显优于其它3个品种;大叶青梗和大叶白梗蕹菜对各形态氮、磷的去除率最高,对氨氮、硝酸盐、总氮、磷酸盐和总磷15d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9.35-91.39%、84.38-85.32%、62.30-68.98%、70.09-85.26%和77.95-78.88%。综合比较,大叶白梗蕹菜是4个品种中最佳的浮床材料,可广泛用于池塘等相关富营养水体的修复。2.在夏花鱼种池塘设置不同覆盖率(2.5%、5%、7.5%)的蕹菜浮床,考查了蕹菜浮床在养殖池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蕹菜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可达12.63kg/m2;浮床对控制池塘水体磷(P043-和TP)浓度和提高水体透明度效果显著,且随浮床覆盖率增加效果增强;蕹菜发达根系为鱼类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和摄食场所,使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即(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xtichthys nobilis)的养成规格大于传统养殖池塘,提高了鱼池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组5.0%覆盖率池塘较传统池塘鱼产量高59.1kg/mu,亩利润高685.3元。蕹菜浮床也存在降低水体溶氧水平、去除池水氮(NH4+、NO2-、TN)效果不佳、影响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生长等不足,应用时需注意运用相应配套技术措施。3.在池塘水面设置不同密度的蕹菜,研究了蕹菜在鲫单养池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①鱼菜混养池中鲫的日增重、成活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指标与单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蕹菜未对鲫的生长造成影响;②实验期间,鱼菜混养组水体的氨氮、非离子氨、总氮、磷酸盐、总磷平均浓度显著低于单养鲫组,透明度混养组显著高于单养组,DO,pH则显著低于单养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0 g·m-2的蕹菜组水质状况最好,其次为500 g·m-2组,最差为0g·m-2和250 g·m-2组。说明蕹菜对养殖水体具有很强的净化作用,且随生物量的增加净化效果加强;③蕹菜大量吸收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提高了混养组饲料的氮、磷利用率,氮、磷利用率最高的1000 g·m-2的蕹菜组分别是单养组的2.19倍和3.75倍。根据菜:鱼与氮、磷利用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发现本系统中最佳菜:鱼放养比例为1.6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