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人地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及农用地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用地的集约利用与综合评价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农用地的粗放的现状,促进农用地由外延扩展向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因此加强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和农用地资源配置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辨析了农用地合理利用、可持续利用及集约利用的概念,分析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济南市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体系并按济南市各区或县进行了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济南市农用地配置模式,为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单的列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主要介绍了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四个理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基于区域农用地资源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的前提,在有限的农用地使用面积上合理增加相关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并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充分发掘农用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农用地资源,从而在农用地利用上走内涵挖潜和持续发展道路。第三部分为济南市的概况及农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农用地利用现状说明评价区的概况。在农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低产田面积较大,致使土地产出率低;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重用轻养、土壤污染等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第四部分为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的构建。根据科学性、前瞻性与操作性兼顾原则、资源环境适宜性原则和系统性与层序性结合原则,从以土地投入强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产出效果指数、土地生态状况指数及区域环境指数五个准则层中选取21个指标构建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简单介绍了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多目标方法的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从五个准则层的角度分别测定和分析了济南市辖区县(市、区)农用地集约水平。首先,介绍了本文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流程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其次主要从土地投入强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产出效果指数、土地生态状况指数及区域环境指数五个准则层出发得出各个指数分,并综合得出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后从这五个角度进行了结果分析和评价。第六部分为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配置模式分析。文章主要介绍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模式,并认为常规式可持续高产模式、高效节约型模式及立体--多级循环式应是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配置措施,对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