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之一,是美国五十年代剧坛的扛鼎者。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被公认为美国战后戏剧杰作,曾经荣获普利策等重大戏剧奖项,现已成为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的经典。在这部剧作中,阿瑟·米勒用娴熟的戏剧技巧在舞台上重现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推销员威利·洛曼追求梦想未果而自杀身亡的悲剧。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了分析解读,其中尤以对剧中人物的悲剧性和“美国梦”破灭的研究最为突出。论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选择自杀的原因加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自然生态的严重恶化,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严重失衡,都决定了威利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注定是一场徒劳,他最终选择自杀在所难免。威利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际关系的恶化以及人性物化和异化等种种生态失衡的牺牲品。论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阿瑟·米勒的生平,剧本《推销员之死》的情节和该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是理论框架。该部分首先对生态理论的概念、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然后介绍了论文所依托的鲁枢元先生的生态三分法: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第二章从自然生态角度分析剧中主人公威利之死。与自然的分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得威利像被关在“盒子”里的动物一样,无法接触自然并欣赏自然的美景,终日倍感窒息,惶恐不安。第三章从社会生态角度分析剧中主人公威利之死。“好人缘”的处世理念,自恋心态,问题重重的婚姻,以及对孩子不当的家庭教育都令他感到事与愿违、世事难料、人生无着。第四章从精神生态角度分析剧中主人公威利之死。高度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不仅使人与自然日渐疏离,人际关系岌岌可危,也使人的天性逐渐异化、物化。成功和财富变成了人们疯狂追求的对象,以至于善良的人性与人类渐行渐远。最后是全文的结语。日趋严重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冷酷无情的社会环境以及日益严重的个人精神状态的失衡,使为实现人生理想并且身体力行地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忘我工作的威利最终选择了自杀,离开了这个曾令他痴迷和疯狂,同时又令他痛苦和绝望的世界。他虽然来自社会底层,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死为整个人类敲响了警钟,令我们感到非常震撼。生命是美好的,为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和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和谐,我们人类不应该再唯我独尊,迷失在欲望和财富的泥潭,而应该彻底放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只有这样,人生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威利那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