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郊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产褥期(puerperium)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一般规定为6周。这段时间在我国传统上称为“坐月子”。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变化非常复杂的时期。然而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孕期和分娩期保健,而忽略了产褥期保健,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不重视产褥期保健或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中国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奉行“阴-阳平衡”论或“冷-热平衡”论,对妇女产褥期有特殊的饮食行为要求。如要求进食“温热性”食物,避免吃生冷、凉性、酸辣食物;并认为“坐月子”期间应注重卧床休息、保暖,禁忌下床、做事和外出,禁忌洗头、洗澡、刷牙、碰凉水等行为,否则会患各种“月子病”,而西方国家并无“坐月子”之说。   现代中国的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这使现代中国妇女在产褥期面临着现代保健观念和传统休养观念的冲突,很多妇女开始对传统观念持怀疑态度。尽管如此,由于担心不遵循“坐月子”习俗会“落病”,加之循证医学未能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疾病与传统的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些传统的饮食行为观念虽被怀疑,大多数妇女仍对其奉行不渝。   目前关于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与健康关系的资料还很少,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也尚无产褥期妇女的膳食指南,只是在乳母膳食指南中简略提及。因此,迫切需要在全国不同地区展开大样本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的现况调查,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本课题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我国妇女产褥期膳食营养干预研究”的一部分,负责华南地区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对广州城郊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探讨产褥期饮食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找出目前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饮食行为方案和相应干预策略,为后期的饮食行为干预研究做准备,也为制定妇女产褥期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按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广州市郊白云区1岁以内小儿的母亲共204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产褥期食物摄取量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法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013份,其中广州市区1007份,广州市郊1006份。   调查所得到的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1.妇女产褥期饮食与孕前相比,主要增加了蛋类(42.9%)、禽肉类(43.3%)食物的摄入,较常采用炖或煲(51.3%)、煮(39.4%)或蒸(33.8%)的方法,且常喝汤(56.4%);蔬菜摄取较丰富,每日平均摄取298.7克:红糖每日平均摄取12.4克,这些基本符合产褥期膳食原则。   但饮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妇女产褥期肉、禽、鱼、蛋类食物摄取过多,每天平均摄入量超过500g的占63.1%。其中,蛋类摄取超过150g的占31.7%,肉禽类摄取超过300g的占56.0%,且郊区妇女过多摄取以上各类食物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P≤0.001。   另一方面,大多数妇女产褥期从不摄入大豆及豆制品、坚果类、虾蟹类食物,分别占62.8%、73.1%和84.7%;部分妇女从不摄取奶类和水果,分别占40.0%和30.4%,还有5.2%的妇女产褥期从不摄取蔬菜:且郊区妇女从不摄取以上各类食物(除蔬菜、水果外)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的饮食禁忌观念是妨碍以上各类食物摄取的主要因素;对象文化程度高、接受过营养保健指导、知晓相关的营养知识是促进以上各类食物摄取的主要因素。   2.一些传统的产褥期行为习惯在部分妇女中仍然存在,如15.2%的妇女产褥期从不晒太阳,31.9%从不出门,14.0%从不洗头等。但妇女产褥期“捂月子”行为极少发生,而且产褥期个人卫生状况较好;除从不洗头外,其他各种不良卫生行为的发生率较低。   另外,有83.2%的妇女产褥期每天睡眠8小时以上,70.4%每天卧床12小时以上,卧床超过18小时的占8.1%。在活动方面,64.8%的妇女产后2天以内下床活动,产褥期经常做产后保健操的妇女只有8.3%,而从不做产后保健操者的达58.0%;城郊妇女产褥期2天内下床活动以及做产后保健操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的行为禁忌观念是妨碍妇女产褥期从事各种有益活动的主要负面因素;而听保健课、知晓相关保健知识、接受过产后访视是产褥期有益行为的促进因素。   3.妇女产褥期存在较多健康问题。18.8%的妇女产褥期乳汁分泌不足;妇女产褥期血性恶露时间过长(超过14天)高达70.2%;有75.3%的妇女产褥期诉有一种以上病症,以腰背痛、便秘、乳房肿胀、小腿抽筋、痔疮、头晕、感冒、关节痛、牙龈出血等较多见。郊区妇女便秘、小腿抽筋、头晕、头痛、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城区(P<0.05),而城区妇女腰背痛的发生率高达48.4%,显著高于郊区妇女(37.6%),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肉类摄入多者血性恶露时间过长的发生率较低,而过多摄入禽类者产褥期便秘的发生率较高,这说明动物性蛋白的摄入有利于身体恢复,但摄入过多却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本调查发现,蔬菜、水果摄入并不减少妇女产褥期乳汁分泌,而蔬菜摄入多还是血性恶露时间过长的保护因素;另外,传统饮食中的姜醋、米酒或黄酒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经常摄取者血性恶露时间过长、腰背痛、乳汁分泌不足的发生率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还显示,妇女产褥期每天卧床12~18小时是腰背痛、血性恶露时间过长的保护因素;产后2天内下床活动者乳汁分泌不足、头晕和小腿抽筋的发生率较低;保暖、每天洗下身者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的发生率较低;居室每天通风是头晕的保护因素:经常晒太阳者乳汁分泌不足、腰背痛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传统的卧床休养、保暖观念有一定道理,但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要及早下床活动、经常晒晒太阳,而且要保证个人卫生,以利于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结论   1.广州城郊妇女在产褥期仍然一定程度上遵循“坐月子”习俗,其饮食行为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鱼、禽、肉、蛋类食物摄取过多,蔬菜、水果、奶类摄取不足,产后2天内下床活动、做产后保健操等有益活动过少等。文化水平高、接受营养保健指导、知晓相关营养知识、接受产后访视可减少各种不合理饮食行为的发生。   2.妇女产褥期存在很多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受产褥期饮食行为的影响。建议根据产褥期的饮食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宣教活动,完善产后访视制度,指导妇女科学度过产褥期。  
其他文献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的肠道中,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之一。该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根据其中的四种主要外毒素α、β
午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自助餐形式的午餐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据上海星光幼儿园调查孩子们最喜欢在园的什么活动,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说到自助餐。瞧!一个月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