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肥胖的流行特点及不同肥胖指标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农村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计算与肥胖相关的身体测量指标,探讨各单个肥胖指标及其综合指标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控制农村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压的进展,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同时为我国研究高血压人群肥胖流行病学特点积累大样本的资料。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筛选连云港农村社区45-75周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实验室检测。全程遵循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计算身体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 R)、腰围身高比(WHtR)、锥削度指数(CI)。BMI≥24作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作为全身性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分别作为腹型肥胖的界限;常用指标中,以WHR男性≥0.9,女性≥0.85或者WHtR≥0.5作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结果:共20127人参加了筛查期的正式访问,本次研究纳入其中未服用降压药并且没有关键变量缺失的高血压患者9991人。平均年龄59.29±7.55岁,男性3924例(39.3%),女性6067例(60.7%)。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每10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除CI外,男性45-55岁年龄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及女性55-65岁年龄组腰围、臀围、腰臀比的水平高于其他三组,45-55岁年龄组体质量指数最高,腰围身高比、锥销度在65-75岁年龄组最高。男性中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分别占40.8%,14.6%;女性分别占42.7%,24.7%。以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界定标准判断的腹型肥胖中,男性分别占49.6%,50.0%,58.6%;女性分别占70.8%,71.0%,80.3%。同时,肥胖的男性中以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界定的腹型肥胖分别占96.9%,84.0%,98.3%;女性中分别占98.4%,88.4%,99.6%。研究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P<0.01),平均舒张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P<0.01)。舒张压(DBP)在不同肥胖指标四分位数组的分布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主成分分析从六个肥胖指标中提取前三个主成分(PC1、PC2、PC3)并计算主成分得分(PCs),累计贡献率达99.9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调整了年龄、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BMI、PCs、WHtR、WHR与男性的收缩压呈正相关,其中BMI影响最大(β=1.097,R2=0.052,P=0.001)。BMI、PCs、WHtR与女性的收缩压呈正相关,以BMI影响最大(β=0.812,R2=0.042,P<0.001)。各肥胖指标及主成分得分对男女性舒张压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MI影响最大(男:β=2.205,R2=0.156,P<0.001女:β=1.845,R2=0.105, P<0.001)。结论:⑴连云港农村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以合并腹型肥胖为特点,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刻不容缓;⑵本人群相对年轻年龄段的各肥胖指标均值高于其他年龄段,提示应尽早加强对其健康教育,注重对危险因素的综合预防和控制,进一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⑶不同肥胖指标与研究人群血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相关,BMI与血压水平关联更为密切,提示这些肥胖指标将来可广泛应用于高血压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在采取措施降低血压的同时,使用简便、无创的肥胖指标进行自我健康监测,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的进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医疗费用急剧上涨,高额的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控制住院费用的上涨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控制住院费用应该从其影响因素着
目的:  鉴定IFT20蛋白在雄性小鼠中的表达情况;运用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出可能与IFT20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为IFT20参与精子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