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的积累、团结协作精神的树立、创新精神与奉献意识的培养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单纯依靠学校和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课堂育人必须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实践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融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过程,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环节。它有利于大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实践育人在最大化丰富和发展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人们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文件,进行安排部署,高校和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术界对实践育人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实践育人活动的实效性并不高,在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深化拓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继续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新问题、新机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举措、新思路,对于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动我国高校的育人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渊源。主要阐述了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实践育人的基本特征,以及实践育人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高校实践育人的基本原则与现实价值。主要阐述了高校实践育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实践育人的现实价值。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多维路径。针对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途径,主要包括:优化实验课教学、深化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见习实习质量、密切产学研用合作、建设丰富的校园实践文化、完善实践育人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