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将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连接在一起。现如今,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翻译领域,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对原文的选择、对原文的解读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也决定了他对原文中语言、形式等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本文将借助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通过对郭沫若翻译的几首英语诗歌进行个案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意识形态对诗歌翻译的制约和操控作用。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操控理论,特别是美国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研究个案对象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郭沫若的英语诗歌翻译。勒菲弗尔作为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将翻译活动纳入文化系统研究。他一直致力于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者在翻译原文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的影响。译者总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操控使译本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以确保其尽可能被更多的读者接受。因而,本研究单从意识形态一方面对译者原文本的选择、译者对原作品的解读以及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的操控入手,分析了郭沫若在翻译诗歌时受到的自身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操控。勒菲弗尔说过:“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无处不在,它随时都在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思维和行文,甚至连译者呼吸的空气都可能被某种莫名的或无形的意识形态力量所操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通过译者反映到翻译的过程中,具体体现在文本选择、解读原著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郭沫若的诗歌翻译作品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是因为他在翻译中对原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以适应当时的时代的需求以及人民对外来文化的需求,用对原文本某种程度的改写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译者有时候是主动的参与其中,有时候可能是被动的操控。本文试图论证任何翻译都不可能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各方面的对等,译本生成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操控以及个人操控应引入翻译个案的研究,从而使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加丰富。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翻译理论基础,即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郭沫若的生平介绍和他所处时代的国内外社会以及文化背景;还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的结构;第二、三、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用相同的结构从三方面来论证观点,即根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郭沫若对原文本的选择、对原文本主题的解读、和采用的翻译技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操控;第五章是结论,也包含了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